俄罗斯军事工业的复活,为什么说离不开

我们前段时间介绍了俄罗斯军事工业如今依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可小觑。其虽然在新一代武器的研制上有些乏力,但是凭借在苏联时期留下的老底子,俄军工在不少现成的武器平台上改进升级,保证了现有的武备力量依然十分强大。除满足本国军队装备需求外,每年还能对外出口上百亿美元的武器。

俄罗斯军工之所以能从年代几乎难以为继的地步,到年代初的快速复活,再到如今依旧保持了强劲的势头,其实是要感谢中国和印度的。

中国在年代到年代初,从俄罗斯进口了上百架苏27和苏30战机、大批的S导弹系统,以及现代级、基洛级潜艇等舰艇。

这些武器都属于高端装备,价值不菲,大量的武器订单给俄罗斯军工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避免了军工人才的进一步流失,保证了俄军事工业得以运转下去的最低条件。

而在年代初到今天为止,由于中国在常规武器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此除了苏35和S导弹订单外,便没有再大量采购俄式武器。

虽然如此,中国对俄罗斯军火贸易还有另外的一大帮助。

因为中国采购俄式武器往往就是一个风向标,很多国家看到中国采购了,那么自己也会加速采购相同类型的俄式武器,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

比如上世纪90年代,中国成为第一个苏27战斗机的海外买家。

然后越南也着急地引入苏27战斗机,随后还接着引进苏30,仅仅是在苏27/30战机上,军费并不充裕的越南就“贡献”了几十亿美元。

而在越南着急引进侧卫战机的同时,印度也坐不住了。不过印度看不上苏27,它需要的是更“先进”一些的侧卫战机。

俄罗斯为了“套住”印度,以并不成熟的所谓苏30MKI项目框住了印度。在年代后期向印度提供了18架用于过渡的苏30K战机(苏30K实际就是苏27UB的有限升级型号,印度拿到的苏30K战机中甚至有几架干脆就是苏27UB),而在年代初正式将其拉入了苏30MKI的“大坑”中。

为什么说这是个“大坑”呢?

因为俄罗斯当时并未搞定这款战机,且不说宣传的苏30K战机可以升级为MKI本身就是个幌子,就是在年代初交付印度空军的苏30MKI战机也是看似先进,实则仍是试验状态。说白了就是拿着印度人的钱,来让印度空军去当小白鼠。

如苏30MKI战机的无源相控阵雷达和矢量发动机都是“先进性”的买点,但其实际性能怎么样大家都知道。

在印度人刚刚明白过来点意思后,俄罗斯又加速同意允许印度组装生产苏30战机,刚清醒点的印度又被砸晕了,结果苏30MKI一共搞了架的大订单,在配件、武器上还可以不断收割,让俄罗斯赚了个盆满钵满。

有趣的是印度从俄罗斯进口苏30MKI整机的成本是万美元,而印度组装的成本却高了67%,达到了万美元。按照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说法,价格之所以增加主要是包含了技术转让费用和进行了一些“特色化”的改进。

可改进之后的苏30MKI作战性能提升了吗?非也。

印度空军最近对现有的余架(摔了10架左右)苏30MKI战机进行了检查,发现其中至少有架存在谎报性能数据的问题。如故障率较高(苏30机队的妥善率一度不足50%)、发动机寿命不足、飞行性能缩水等。

以最大飞行速度来说,印军只有少数苏30MKI可以在无外挂情况下飞到1.9马赫,而在外挂4枚导弹时,能飞到1.6马赫就已经不错了。这让印度空军极为恼火,而俄罗斯厂家给出的解释是:绝大多数苏30MKI战机都是印度组装生产的,责任并不在俄方。

至于负责组装生产苏30MKI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自己有国防部大佬罩着,即使空军方面不满又能如何?几十年来,经过印度斯坦航空“魔鬼之手”的战机已经坠毁了不下架,空军不照样没辙嘛!

倒是俄罗斯,从苏30MKI项目上拿到了上百亿美元的外汇,自己还获得了大量实验数据,随后搞出了自用型的苏30SM战机,你说这找谁说理去?

而俄罗斯的侧卫战机在先后出口中国、印度后,又出口到了很多中小国家,是比较成熟的外销机型,大赚不少。

在陆战的核心兵器——坦克方面,俄罗斯军事工业在T90坦克外销上的成功,也得感谢中国。

中国采购T90坦克了吗?当然没有,正常国家当时谁愿意花钱去踩这个雷啊!

大家都知道在年的海湾战争中,苏制的T72坦克在伊拉克手中被用成了“烧火棍”,使得这款坦克的外销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情。更雪上加霜的是,当年年底苏联解体,继承苏联军工主体部分的俄罗斯在面临极度严峻经济困难的局面下,却又难以通过坦克外销赚得外汇,实在是着急上火。

鉴于T72的名声烂了大街,俄罗斯想到了一招挂羊头卖狗肉的计策,将正在试验的T72BU改称T90,希望能够卖出点门道来。

这实际上跟苏30MKI项目忽悠印度是一个套路,本质上都是武器改型,非得整出一个新型号来显得进步很大一样。

可这T90坦克的外销跟中国有什么关系呢?毕竟中国没买啊!

中国是没有买T90坦克,但是中国在年代却在为巴基斯坦研发一款先进坦克。年时,MBT主战坦克正式定型,巴方称之为哈立德坦克,中国还为巴基斯坦援建了坦克生产线。

在中巴研制坦克的后期,印度也与俄罗斯就T90坦克的外销进行频繁接触,印度认为凭借T90坦克可以压制巴基斯坦正在研制中的哈立德坦克和从乌克兰淘来的T84坦克,但是就引进武器的具体细节与俄罗斯一直争论不休。

年时,MBT主战坦克定型,第二年便开始投产。同年,印度就引进T90S坦克与俄罗斯达成协议,首批引进辆坦克,并且也要求俄罗斯转让生产线以自己制造。

如果巴方的哈立德坦克没有那么快投产,那么按照印度人的脾性,在采购T90S时必然还要再拉扯几年。

结果跟苏30MKI一样,T90S也是个大坑。

俄方提供的是缩水版的T90,印军拿到手后跟当初看到展示的T90完全不一样,印方抱怨之际俄罗斯照样是在技术转让方面下“饵”,而当印度开始组装生产之际,俄罗斯在关键部件和技术上又有所保留。期间,俄方数次坐地涨价,在T90S上也狠赚一笔。

而对俄罗斯来说,在出口印度T90S的同时,根据反馈的技术和拿到的大笔资金,其自身也在改进T90坦克。最终自用版从T90A到T90AM,再到如今的T90M,反倒是将当初的T72魔改给盘活了。于是在T90外销印度后,俄罗斯的这款外贸坦克又出口世界多国,成为了俄罗斯对外军贸的重要利润点。

以上我们重点讲了战机和坦克两个例子,不难看出印度在对俄军购时,中国因素的存在的影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俄罗斯武器出口的成功乃至于整个军事工业的复活,真得感谢中国,当然也得感谢印度。

想当年,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继承下来的军事工业是难以靠自己消化的。

一方面俄军的总体规模远逊于当年的苏军,俄军对武器装备的军事需求并没有那么大;另一方面,当时的俄罗斯经济疲敝,不仅没有充足军费采购武器,就是连军工厂的日常维持都是做不到的。

因此大批先进武器被封存甚至拆毁,俄军工厂倒闭、人才流失状况十分严重。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当军工的脊梁被打断,那么可就不好站起来了。

当时中国迫切需要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和先进武器,如苏27项目对中国军队来说就非常重要,在苏27到来前,整个人民空军甚至没有一架三代战机。

在这种大背景下,俄罗斯过剩的军工产能与中国的迫切需求就对上了,此后遂有了长达10余年的大宗武器贸易项目。

对俄罗斯而言,获得了海外订单与资金,军工厂得以勉力维持;而对中国来说,拿到先进武器与技术,也是意义重大。

而在中俄军事合作初期,俄印一度是有矛盾的,因为印度趁着卢布贬值的时机偿还债务狠狠坑了俄罗斯一把,这一度导致了两国军贸关系降到了冰点。

当中国开始大批采购俄式武器时,印度也坐不住了,而且处处要求俄方提供的武器要比给中国的更先进。凭借俄军工当时的能力,哪能提供出更先进而且成熟的武器版本呢?

于是在印度的这种迫切需求下,俄罗斯抛出了大量试验型号。急于追求先进性的印度就这样上了钩,在年代后期之后,采购了相当多的俄式武器,并且以自己的试验数据和金钱奶活了不少俄罗斯的武器新项目。

随后,俄罗斯凭借这些奶活的项目,一方面装备自己,另一方面推出新的外销版本,使得其军工得以重新“复活”。

可以说年代初,来自中国的武器订单救了俄军工的命,可俄军工从勉强活过来到过得不错就得靠印度帮衬了,当然了印度之所以急于采购俄式武器又离不开中国的“促进”作用。

甚至到了近几年,中国对于俄式武器的出口依然有这种“促进”作用。

如中国成为苏35和S导弹的第一个买家后,陆续有国家开始采购苏35和S导弹,这可都是几十亿美元的大单啊!就以S导弹来说,中国买了后,印度也要买,而且数量要翻倍,质量也要更好的,这一出手就是50多亿美元。为了弥补近程防空的缺憾,印度还买了15亿美元的“针-S”便携式防空导弹。

最近印度又急于采购33架俄制战机及大批弹药,也与中国的“促进”作用有关。

因此到了现在,俄罗斯想要出售新式武器,仍然需要中国来推一把。只不过当年中国买来的俄式武器那是实打实的主力,如今最多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已经不是非买不可了。倒是印度,买了这么多年了,由于本国没有独立堪用的军工体系,却仍是不得不买。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买的不少俄式武器型号,中国也都有。

所以其实并不用很担心印度采购苏30或S之类的武器,因为这些武器我们采购的版本虽然跟印度有所不同,但大差不差。我们有的自然可以找到其弱点,实际上倒比印度采购我们完全陌生的武器相对要好一些。

如果认识到这一点,其实大家就能明白很多事情了。而且按照俄罗斯对印军售的一贯作风,从来都是提供试验性质或猴版武器,真金白银却不少拿。此后,三家“联动”,促使印度买买买,恐怕还会有后续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11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