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之锚和中国的产业链霸权
文/品论社
聪明人都开始囤人民币了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长期以来不甚理想。
年月份,人民币国际支付占比达到.20%,排名全球第四,与第一名的美元(9.9%)和第二名的欧元(6.56%)差距甚远。
而在最近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上,现有的SDR篮子货币中,人民币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同时被上调的还有美元权重,由41.7%上调至4.8%,而欧元、日元和英镑权重则分别由0.9%、8.%和8.09%下调至29.1%、7.59%和7.44%。
调整后,全球货币格局不变,人民币权重依旧排在第三位,不过与第二位的欧元之间的差距在进一步缩短。
综合来看,人民币的国际结算占比仅为.2%,SDR权重则为12.28%,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充分反映了人民币目前的微妙处境,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民币的巨大潜力。
每一种货币都反映着国家主体的信用价值,除了国家信用背书,货币的国际化水平还仰赖于足够强大的实质锚定物。
一般的说法认为,美元的锚定物是石油,自美元与石油挂钩之后,美元便建立了能源锚,并迅速稳固全球货币的地位。
欧盟的成立,则让欧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国际货币,不过,欧元的国际化程度基本上局限于欧盟圈子,与美元霸权不可相提并论。
除此之外,日元、英镑分别以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而成为国际化货币体系中的重要角色。
苏联解体以后,旧卢布急速崩盘瓦解,而俄罗斯发行的新卢布也随着俄罗斯国家经济形势和国际格局变化而涨跌不定。
俄乌冲突以后,卢布一度暴跌,但在俄罗斯将卢布与天然气、石油等能源绑定后,卢布也建立了能源锚,由此,卢布迅速升值,一路走高,成为全球最佳货币。
卢布在俄罗斯受到极限制裁的情况下,上演惊天逆转,原因无他,能源之锚是定海神针。俄罗斯本土强大的基础战略物资储备(资源、能源、粮食),成了卢布最大的底气。
作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实力为人民币提供了强大的信用支撑,但另一方面,政经体制的差异也让人民币国际化受到很大限制。
不过,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人民币还是表现出了足够强的战斗力,SDR国际货币权重的提升正是这一表现。
那么,人民币的锚定物是什么呢?
货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计价资产的价值,人民币在国内的计价资产主要在两大领域,其一是制造业商品,其二是房地产。
而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实际上是与美元挂钩的,因此过去网络上广为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人民币一半锚定在美元,一半锚定在房地产。
随着中国制造业逐渐实现产业升级,与此同时,房地产经济触顶去泡沫,制造业(实体)的国民经济地位将得到史无前例的稳固。
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业终将成为人民币最重要的锚定物。
如果说当今世界上,美国拥有着金融、军事、文化、舆论等霸权,俄罗斯勉强算拥有部分的能源霸权的话,那么中国立足世界所依赖的则是商品霸权。
年,中国工业总产值超越美国,晋升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国家,到了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已超美、日、德三国总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制造业霸主。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后,中国建成了全世界最庞大也是最完善的工业体系,这便是人民币价值的根基。
人民币价值的具体表现是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
小到纽扣、针头、订书钉,大到集装箱、盾构机乃至重型船舶,服装、鞋靴、玩具、家电、饰品、家具……中国商品占据着全世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正如美国人哀叹的那样,如今的世界,离不开中国制造。
世界离不开中国制造,指的并不是只有中国才能制造这些商品,而是指中国能更制造更物美廉价的商品。
在强大的工业体系、完备的供应链和巨大的人口红利加持下,中国制造业有着竞争者难以企及的优势。
以制造一件T恤为例。
从上游的原材料加工制造,到中游布料织造、裁剪、印染、拼缝、设计,再到下游的成品加工,一件T恤成品的最终面世,要经历几十个生产环节。
而在当中的每一个生产环节,又可以延展开去细分为上下游环节,例如织造布料所需要的机械、印染布料所需要的颜料生产、设计款式所需要的生产配件……
中国的优势在于可以将整一条产业链所有的生产环节打通,环环紧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当所有的生产环节都顺畅运行,才能把成本和效率控制到最极致水平。
那么中国的产业链霸权会被轻易颠覆吗?
答案是不会。
国民经济结构一般分为供给和需求两侧,也就是生产和消费。
在完美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经济生产活动中的供给和需求应该是相互平衡的,并在这种平衡中螺旋上升,最终实现经济发展。
但在现实中,这种完美的平衡几乎不可能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永远处于不对等状态,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水平就在围绕着供需两端不断的失衡—平衡—失衡中螺旋上升。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需求要远比供给重要,这种观点认为,在需求与供给二者中,只有当需求是真实且充足时,供给才有意义。反之,如果需求不足,那么过剩的供给反而会带来更大危机。
这其实也正是现阶段中国遭遇的问题:供给过剩,需求不足。
产能过剩,却没有足够的内部消费需求来承接产能,所以我们必须依赖于对外贸易,让外部需求带动内部生产,再让内部生产推动内部需求,最终实现内部生产与内外部共同需求之间的平衡状态。
虽然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正在逐年下降,但内需不足的问题始终未能完全解决。
不过,随着全球格局和国际形势的变化,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的主次关系也发生了转变,过去是需求为王,如今则是供给占据主导地位。
多年以来,中国工厂源源不断地向全世界输送着优质而廉价的工业制成品,充当着全球化经济的命脉。
始终稳如泰山的中国供应链让人们忘却一个事实,那就是产业链其实远比人们想象中的脆弱得多。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拥有足够的市场动能,才能正常存活。通俗一点说,产业链的所有生产环节都必须能赚到钱,才有可能正常运转。
因此,一旦产业链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或者某些环节间的衔接出现了问题,就意味着整个产业链的运行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需要经过数十年的积累。
产业链的根基在于重工业体系,重工业是一切制造业的底层基础。
第一代领导人们筚路蓝缕,奠定了坚实的重工业基础,单就这一点,就已经把诸如印度、巴西、越南之流先天不足的国家远远抛在身后。
重工业基础是其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越性是其二,人口红利是其三,刻苦耐劳聪慧勇敢的国民性是其四。
以上四点,是中国建成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制造业产业链的关键因素,四者缺一不可。
天时、地利、人和、国运,集于一身,才能搭建出如此宏大的系统。
在经历了贸易战、疫情、俄乌冲突等一连串黑天鹅事件以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进一步增加,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
全世界的重要经济体几乎都在逆差,只有两种国家在顺差,一是资源国,二是生产国当中的中国。
顺差和逆差可以用很多经济学来解释,但回归到最通俗浅显的话,顺差就是赚钱,逆差就是亏钱。
在如今全球经济下行的阶段,财富在谁手上,谁就能赚到钱。
那么什么是财富呢?能源是财富,粮食是财富,资源是财富,工业制成品当然也是财富。
未来的世界,在经历种种危机后,会有一个向实脱虚的过程。
那什么是实?什么是虚呢?能源是实,资源是实,工业制成品是实,而金融是虚。
美元的底气来源于其世界货币的霸主地位,通过不断的增发,将国内的经济压力转移到全世界,以相当于征收铸币税的形式向全世界榨取财富,
但当这个明明在全球化中受益最大的国家开始走上逆全球化的邪门歪路时,旧的世界格局开始瓦解,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
以金融霸权为锚的美元,终将要被以工业制成品为锚的人民币掀下王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