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车站一老一少,世界美好与你环环相
《中央车站》根据作家伊斯梅尔·卡戴尔的小说《破碎的四月》改编而来,是由沃尔特·塞勒斯执导,于年4月3日在巴西上映。该片主要讲述以写信为生的朵拉带着素不相识的小男孩约书亚去寻找他的父亲,最后成功找到了小男孩家的故事。并获得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
影片讲述了朵拉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中央火车站为不识字的人写信为生。一天,安娜带着她九岁的儿子约书亚来写信给他素未谋面的父亲耶稣,但一出车站几分钟安娜就发生车祸。约书亚一下子失去了妈妈,流落中央车站,无家可归。
而刚给她们母子俩写过信的朵拉,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只投去一个冷漠的眼神,后看男孩蜷缩在车站一角,本以为她是出于同情心把小孩带回家,哪里料到是要把小男孩卖给人贩子。在闺蜜(伊琳)的控诉下,她良心受到炽烈灼伤,朵拉救出男孩并带他踏上了寻父之路,在这过程中朵拉也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这部电影仅从故事情节来解读,未免太局限。因此,今天我就从布局架构、人物成长、情感隐喻三个方面来解读本片的魅力所在。最后在第四部分,我会结合自己的观影体验谈谈几点对现实世界的思考。
01、从布局架构分析,通过对现状和环境入手,展现出人物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从故事的整体布局来看,对女主性格和生活状况的展现,主要是为了突出当时一个普通人存在的现状,而正是这种布局更切合地展现巴西的大环境。
1、通过对女主朵拉生存现状的展现,反映出当时生存不易
影片开始,导演就把女主朵拉的形象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她面部臃肿、双眼凹陷、眼角皱纹都可以折成扇子,戴个眼镜。在一张简陋的桌子上正在给那些不识字的底层人民代写信。写信一卢布,代寄再加一卢布。来代写信的人有来赎罪的,有满嘴谎言的,有给给爱人写信的,还有不知道地址寄到哪去的,形形色色的人来代写信。
朵拉工作结束,立马赶火车。赶火车是一次大人口转移,有直接从窗子跳进去,有抢先占位的,朵拉大多数时候站着回家。回家时她居住环境的场景,一排破旧的柱子,楼房破败,家里就她一个人。每天朵拉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帮别人代写的信拆开,偷窥别人的隐私,评判别人的人生。鄙夷取笑完之后把信件撕掉,根本没有帮别人寄信。
在我看来,朵拉每天靠着帮别人代写信维持生活,欺骗她的客人,做他们的上帝去评判每封信的价值与否。这种偷窥别人生活的喜怒哀乐,反应出朵拉早已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靠绵薄的收入维持着基本生活。
2、里约热内卢的大环境现状,映射女主冷漠无情的大背景,人们大多面临的困境
巴西当时社会正从农业向为工业化社会转变,每天涌入很多人群来城市寻找工作的机会。中央车站每天人流很多,人群不断从地面涌向地下。在朵拉去上班的第二天,导演精心设计了一个小插曲,来反映当时巴西社会的动乱。
有一个青年可能是饿极了,拿了摊子上的一块面包。青年飞快的奔跑着,最后还是被摊主追上。摊主拿出手枪,青年求饶说:
“不要杀我,东西还……”(话没说完,只听见崩崩崩的几声)
当时没有一个人驻足,更没有管事的,有的只是路人投来冷漠一瞥,就像没发生过一样,继续自己的事。
在我看来,就因为偷了一个面包,就这样简单的被枪杀,人们冷漠的反应,足以看出当时的里约热内卢有多乱了。几乎每个人都是麻木冷漠的,女主角朵拉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每个人都面临着生存问题,也就不难理解女主的行为了。
02、以人物成长的角度,朵拉的前后转变烘托出人物的成长,使女主前后的形象更加立体,令人感受深刻
女主朵拉的成长历程可以看成是从冷漠自私到良知唤醒”的过程,而导演为使这过程更有说服力,就从朵拉卖孩子到救孩子两个方面来进行描绘,使之形成鲜明对比。
1、朵拉与黑社会老大商议,约书亚被卖给人贩子,然朵拉并没感觉良心不安
小孩失去母亲,在车站过夜。第二天有个身材魁梧的壮汉注意到孤身蜷缩在一角的约书亚,正问孩子话。朵拉注意到这一情形,立马走过去和男子说认识他。后面二人移步去商议,我们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后朵拉提出带男孩子回家,小男孩信不过她。但朵拉给约书亚买了车票,让他自己决定。约书亚在车快开走时追上去,跟着朵拉回家了。次日,朵拉把约书亚带到人贩子住的地方,小男孩向朵拉投去害怕的目光,但朵拉收到了一千大洋后满心欢喜的离开了。朵拉欢欢喜喜买了一部新的电视机回家。
在我看来,一开始朵拉上前和男子说那男孩他认识,她还是有一丝恻隐之心的。后来商议,听闻自己有好处,那一丝怜悯之心消失无踪。给小男孩买车票,带他回家,好像是同情心大发,其实是另有所图,贫穷是会让人做出难以想象的事。
2、伊琳的反对成为朵拉反转的契机,使她意识到这次错误的严重性,并下定决心带男孩找父亲耶稣
电视机买回来了,闺蜜伊琳向往常一样来找朵拉。发现有一台新电视机,伊琳觉察到钱来路不明。并问小男孩去哪了,朵拉说送给一户有钱人家收养。伊琳直接拆穿她的谎言,都这么大的孩子怎么还会有人收养?朵拉还自欺欺人地说是为孩子好,伊琳愤怒地告诉朵拉说做人要有底线,要有原则。朵拉好似被触动,内心有点不安。
晚上,朵拉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内心做着挣扎。第二天,朵拉从未寄出的信封中找到几个小孩照片,拿去找人贩子。问她还要不要这些孩子,这些孩子也很可爱的。当女的和她丈夫商量时,她偷偷潜进房间把小男孩带走。约书亚拒绝和她走,在拉扯中被他们发现,匆忙逃走并决定带小孩去东北部找父亲。
在我看来,导演通过紧凑的镜头,让朵拉的转变也并不是那么突兀。其目的是为了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而朵拉前后转变的反差更是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从宏观角度来讲,这种叙述手法更加的符合大众的预想,一步一步展开,没有那种好莱坞式的一般套路。
03、从情感隐喻分析,多重的情节设定加深影片背后的哲思,增添对真实世界的意义,使观影人产生共鸣
在我看来,导演为了让故事情节更加突出,情感传递更加强烈,所以安排了很多隐喻来加深故事背后的哲思,而其中陀螺的三次出现,和女主两次涂口红是重要的两个细节隐喻。
1、陀螺的三次出现,象征着两人关系的发展变化,使观众产生共情
第一次陀螺的出现是在影片开头。安娜带约书亚第二次来给丈夫(耶稣)写信,并要求把昨天写的信撕掉。母亲在念着信的内容时,约书亚把他手中的陀螺插入朵拉写字的桌子上,多拉把陀螺一次次拔出来。这隐含着他们俩当时的关系是互相看不顺眼,甚至讨厌。
第二次陀螺的出现是在写完信不久。安娜和小男孩刚出车站没几分钟,母亲安娜遭遇车祸,孩子手中拿着的陀螺意味着孩子失去了亲情。这时,朵拉桌子上还遗留一个手帕,掉到了地上,在巴西手帕代表着离别。这都暗示着约书亚母亲遭遇车祸的去世,为两人关系的转变提供了契机。
第三次陀螺的出现是在影片后半部分。在几次波折之后,朵拉终于带小男孩找到了他父亲的家,见到两个哥哥。父亲是做木匠的,哥哥们也很擅长做木活。哥哥带他们参观时,哥哥带着约书亚做出了新陀螺,这时朵拉和约书亚已经是亲人的关系了。在我看来,这三次陀螺的意象是暗示着全片剧情的走向,最后一次陀螺出现让朵拉的内心从麻木不仁变得有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虽然朵拉以前是一个现实冷漠,欺骗他人,不近人情,但是在观众眼里这些已经不是那么重要,此时的朵拉是全新的她,也从此刻开始,她已经和过去的自己一刀两断。
2、朵拉两次涂口红,突出朵拉内心的转变,用电影反映我们每个人的世界
朵拉第一次涂口红是遇到一个司机。因为没钱只好搭顺风车,在公路上遇到一个善良的货车司机凯撒。晚上天凉了把毯子给她盖,让出司机位给她们俩睡,朵拉偷商店吃的他给老板打保镖。在这期间,朵拉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心中的爱情之光被激活。朵拉年过半百,在准备表白时,借别人的口红,认真的对着镜子抹起了口红。她开始爱美了,是一种对爱的渴望、希望的觉醒。
第二次涂口红是和约书亚离别的时候。朵拉带小男孩找到了他父亲的家,看约书亚和他两个哥哥玩的很愉快,这是朵拉给不了他的亲情。当晚朵拉穿上约书亚给她买的蓝色连衣裙,对着镜子仔细端详并小心翼翼的涂上口红,有一种仪式感。她内心和刚开始踏上这条寻父之路截然相反,她能感受到人世间的美好,人世间的温情。
在我看来,朵拉的转变不会显得很突兀反而是合情合理的,这也是导演想传达给我们的。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许人间是一个炼狱,也许你会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变得冷血麻木,但是人里面本性里还是渴望爱与被爱的。
04、基于《中央车站》的故事情节,主人公从“失去”到“追寻”的过程令人备受鼓舞,谈谈对现实世界的几点意义
①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爱和关怀,不然孩子易误入歧途
在影片中,朵拉带约书亚坐公共汽车去找父亲时,小男孩问他们为什么不坐计程车。朵拉用公共汽车和计程车的比喻,公共汽车是男人家里的妻子,计程车是外面的女人。平淡中说出她的不幸,父亲出轨,九岁丧母,父亲是个酒鬼。
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朵拉变得冷漠自私的原因,父母亲爱的缺失,从小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小孩子的世界是非黑即白的,既然连我的亲人都这样对待她,又更何况是其他人呢?
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很重要,如果为了生计没办法陪在孩子身边,要多和孩子沟通。多去关心他们,而不是责骂,和孩子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才能更多地了解孩子是怎么想的。我相信,孩子会茁壮成长,甚至成为国之栋梁。
②孩子转变固定思维,能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在电影中,朵拉在旅途中,慢慢唤起了她自己心中童年记忆的美好事情:“记得以前跟我爸爸坐火车,他会让我一个小姑娘,一路大鸣汽笛。”“……我好想念我爸爸,好想念一切的一切。”朵拉双眼噙满了泪水,她终于对以前痛苦回忆释然了,对过去憎恨的父亲变得如此想念,俨然还是一个孩子啊。
从对公共汽车和计程车比喻的平淡诉说,里面有隐忍与厌恨。到这直接表明自己的心声,她是真的放下了。看到约书亚和他哥哥们在一起和谐的画面,她想起了她也曾拥有过这些美好。她的麻木破冰并且热泪从里面喷涌而出。
孩子们也不要只记得父母对我做的一些不好的事,一些不好的事全盘否定父母的付出和相处中的美好时光。关怀、爱和沟通,让父母和子女关系更融洽,孩子会成为一个有爱的人。
③活在当下,把握现在
影片的最后,朵拉在晚上离开,黎明搭乘去巴西的汽车。她的护送之旅已经结束,但她对她的人生而言是另一个开始。卡车司机凯撒说:“萍水相逢的滋味很难受,我和你们成了好朋友,这一分手往往是永远。”
他一直在路上,有些人只是见一面。就像我们现在常说的,我们的人生就像一趟列车。每个人都只能陪你一程,有人上车就有人下车,但是你不知道谁会上车谁什么时候下车。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把握当下,美好都会不期而遇。
总结一下:
在我看来,很多影评都是解读“故事内容”,并且以此来传达一种脱离现实的乐观主义,这样就有太多的局限性。所以这篇文章我就三个方面来挖掘本片的魅力,由浅入深,逐渐展现这部电影深邃的魅力。
看完《中央车站》这部电影,在让我感受到人性美好的同时,也对自己真实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希望您也能通过这部电影有所收获!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