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寡头的财富密码从小人物到首富,他们是

北京那家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谈到如今的俄罗斯,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普京大帝。殊不知,当年普京的上台,离不开现在可能已经被人们遗忘的一群人。他们就是苏联解体前后,登上历史舞台的寡头们,从没名没钱没权的小人物,逆袭成为企业大亨、政治精英,手握权钱,呼风唤雨。

回头看,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时代,成就了寡头们极具戏剧性的财富故事?我们从《寡头》这本书可以得知一二。

1.首都储蓄银行总裁的致富之路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美苏争霸中,苏联大力发展重工业,而忽略了食品、纺织、烟酒之类的轻工业发展,整个苏联处在一个物资短缺的年代,连日常用品如纸巾、衣服,面包、火腿、面粉等食品,人们都要排队购买,很多时候都买不到。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一直以来,苏联都在恪守共产主义的公有制原则,着力消除私有财产。谁要是敢买卖稀缺商品或者是开办小型的地下工厂,这就是一种经济犯罪行为。

到了80年代以后,苏联的经济开始衰退,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艰难。为了活着,民间自发形成了一个灰色经济的网络。在这个灰色经济的网络里,谁是有地位的人呢?掌握稀缺商品的人。而在将来成为俄罗斯首都储蓄银行的寡头斯莫伦斯基,就是这样走上了一条靠灰色经济起家的财富道路。

斯莫伦斯基

斯莫伦斯基是一个有着奥地利背景和犹太人血统的年轻人,这种出身的人,在苏联注定不受欢迎。为了生存,他在印刷厂干过排版、在出版社做过店员,也在面包店兼职过。后来,他开始干起了非法的勾当,偷偷印刷起了《圣经》。

印刷圣经为什么是违法行为呢?在当时的苏联,信奉无神论,人们要相信科学,不搞迷信。但是,你越是禁止,大家就越是热衷。在80年代的苏联,《圣经》又稀缺又抢手,是黑市里头的硬通货。

没过多久,斯莫伦斯基因违法而进了局子。

在服刑的时候,斯莫伦斯基在建筑队当过苦力。他敏锐地发现,苏联的中央计划体制实在没法满足莫斯科的建设需求,国家规定的人均住房面积是九平方米,可是莫斯科万人口,有一半达不到这个标准。为什么呢?国有的建筑公司,效率低、进程慢,解决不了这么庞大的需求。于是就拉起了一支黑市建筑队,当起了包工头,悄悄地和国家建筑队抢活儿干。

戈尔巴乔夫

年,正当斯莫伦斯基在建筑业混得如鱼得水。这时,戈尔巴乔夫上台改革,大力扶持和发展合作社所有制。什么意思呢?国家和个人搞合作,公有制和私有制搞合作,其实就相当于把原来大家小偷小摸搞的买卖生意给换了个名字,合法化了。

于是慢慢地,一些搞废品回收、鞋子修理之类的小摊就出现了,吸引年轻人参加的舞厅和餐馆也开业了。本来是死气沉沉的计划经济,慢慢地有点市场经济的味道了。

趁着改革的东风,斯莫伦斯基也成立了一个合作社,靠着之前那套盗窃、行贿、走关系的法子,混得也算是风生水起。甚至还作为苏联合作社的正面典范,受到了美国记者的采访。

不过有一点,让斯莫伦斯基感到很糟心。那就是合作社的钱必须得放在组织指定的银行里。而那些银行都是国有的,你想要从账户里取点钱,就得花一大笔过路费。于是他就仔细地翻了一下《合作社法》,发现了一个大机会:里面竟然允许合作社开银行?!

就这样,就为了摆脱可恶的国有银行,斯莫伦斯基稀里糊涂地成立了首都银行。出乎意料,金融行业的来钱太快了。原来,对国有银行不满意的合作社创业家太多了,他们悄摸摸地就成了首都银行的客户。

后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从经济转向政治,眼看苏联共产党的政权就要岌岌可危,不少成功人士就开始琢磨逃税和转移资产的事儿,而首都银行也帮着给他们出谋划策。到年底苏联解体的时候,斯莫伦斯基的银行利润已经达到了20多亿卢布。

作为一个起点很低的年轻人,斯莫伦斯基趁着苏联经济改革的机会,极大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2.背靠组织,钻货币漏洞的首富

在斯莫伦斯基还在工地、银行跑断腿的时候,另一个年轻人正背靠共青团的大树,舒舒服服地赚大钱。这个精明的年轻人叫霍多尔科夫斯基,后来成了俄罗斯的首富。

年,霍多尔科夫斯基才22岁,在学校里当着团委副书记。在体制内摸爬滚打,他也很懂这个体制的运行规律,知道怎么利用这些规律,把自己的利益给最大化。

霍多尔科夫斯基

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创业思路,就是瞄准了当时“两种货币”的制度漏洞,使劲地钻空子。什么叫“两种货币”呢?原来,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苏联的货币体系被割裂成两半,一半是我们都熟悉的现金货币,另一种是政府以补贴的形式发到厂矿企业的转账货币,也被叫做非现金。

现金和非现金之间,是不能互相转化的。这样,苏联就可以抑制对现金的需求,防止货币量的多少给生产和价格带来巨大的变化。结果就造成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工厂需要的现金货币经常不够,可非现金却很充足。自然而然地,现金也就比非现金更值钱。

在80年代中后期的时候,一个现金卢布,可能相当于10个非现金卢布那么值钱。可是在法律上呢,它们是等价的。明眼人您一看就明白了,这谁要是能把非现金兑成现金,赚钱不就跟捡钱一样容易?

霍多尔科夫斯基

于是年,共青团通过了一个财经制度,说在一定条件下,团组织可以混合地使用现金和非现金。利用这个新制度,霍多尔科夫斯基成立了各种青年科技中心,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把非现金变成现金。

这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霍多尔科夫斯基又开创性地用非现金来兑换像原木这样的特色大宗商品。然后再和出口公司合作,把这些原木换成了美元。

要是他只是个普通人,这样的事儿他是无论如何也干不成,毕竟苏联的外汇管制是相当严格的。可各位别忘了,霍多尔科夫斯基代表的可是共青团,是研究所。有了这么深的背景,这么硬的后台,法律法规在他眼里,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3.从科学家到总统推手

年12月,戈尔巴乔夫下台,整个苏联解体,叶利钦成了俄罗斯的总统。叶利钦采用“休克疗法”,实行自由的市场经济。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实行彻底的私有化。

阿纳托利·丘拜斯

负责私有化的是年轻的改革家丘拜斯,他推行凭单私有化的方案。什么意思呢?他把全俄罗斯的国有资产分成1.48亿份凭单。在公司被拍卖的时候,手里有凭单的人就可以拿着它们,按照拍卖价格来购买股份。

而当年俄罗斯搞私有化拍卖,资产有多便宜?比如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拍卖价是2.28亿美元,而国外投行给出的估值是多少呢?20亿。

一时间,凭单成了俄罗斯最流行的证券形式,人人都能买到凭单。

霍多尔科夫斯基

于是,像前面出场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就在市场上买了大量的凭单囤着,一口气买了上百家公司的股票,业务领域涉及到木材、钢管、冶炼等等。这些资产也让他后来一跃成了俄罗斯的首富。

此外呢,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所谓的凭单基金,从人们手里把凭单给骗过来。一开始他们吹得天花乱坠,说你给了我凭单,就是我的投资者,之后我去做投资、买股份,赚的红利也有你的份。可是凭单到手以后呢?一个个都跑路了。

在这股疯狂的投资热潮中,一位实验室的科学家别列佐夫斯基,看到了商机。

△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

这个别列佐夫斯基,头脑很聪明,大学时候发表过16篇学术论文。本来,他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朝着诺贝尔奖的方向努力。可一看俄罗斯人被凭单基金骗得死去活来,什么科研精神,什么诺贝尔奖都被抛到脑后了。

别列佐夫斯基就成立了一个“全俄汽车联盟”,然后开始发行证券。他号称自己会用募集来的资金参加瓦兹汽车厂的私有化,打造俄罗斯自己的“福特汽车”。

可是这个证券不是股票也不是债券,只是换取全俄汽车联盟股票的一个资格。虽然上面写着会分发红利,可证券又是不记名的。不知道谁什么时候持有这个证券,没法确认股权登记日,也就没法分红,那这个证券就是一文不值。可是俄罗斯的老百姓们哪里懂这个?抢着把钱往里面送。

别列佐夫斯基

就这样,别列佐夫斯基轻轻松松地募集了万美元,又靠着倒卖凭单赚了两三倍,就有了万美元的资金。而拿着这笔巨款,他也成功地买下了瓦兹汽车厂的股份。

拿下瓦兹汽车厂以后,别列佐夫斯基又把目标转向了俄罗斯的电视台,第一频道。为了拿下第一频道,他和叶利钦走得越来越近。先是帮忙出钱,出版了叶利钦的第二本传记,之后又主动地在伦敦银行给叶利钦开了个账户,据说用来存传记的版税。除此之外,他还给叶利钦专门搭建了一个电视频道大厅和专线,坚持不懈地把事情办到叶利钦的心坎里。

终于,他的耐心和努力得到了回报。年11月,叶利钦签署法令,没有经过任何法律要求的拍卖程序,就把第一频道卖给了别列佐夫斯基。

叶利钦

年,俄罗斯总统换届选举,各金融、工业集团在别列佐夫斯基的撮合下,联合起来支持叶利钦竞选。叶利钦竞选成功后,别列佐夫斯基被任命为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以及车臣事务首席谈判代表,是叶利钦核心圈成员之一,一度被视作俄罗斯最具权势的人物之一。

在物资短缺和经济管制时期,寡头们偷偷摸摸搞小生意。后来呢,他们钻政策和法律的空子,薅社会主义的羊毛。再后来,利用和政府的关系,谈生意,拉资金,甚至开始进入到银行、石油、传媒等领域赚大钱,也为自己赚到更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从社会主义苏联、到资本主义的俄罗斯,这些寡头们不仅是参与者、受益者,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更是幕后的推手。

编辑

凉山

排版

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67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