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生活如何普京对俄罗斯

白癜风身上复发该怎么办 http://m.39.net/pf/a_4646330.html

提起苏联,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辽阔的领土与庞大的军事实力,尤其在上世纪70年代,苏联国力与军力进入巅峰时期。

当时的苏联拥有近多万常备兵力,预备役部队超过万,拥有6.5万辆坦克和7.5万辆装甲车、火炮2.9万门。

苏联阅兵仪式

海军方面,苏联海军拥有舰船余艘,其中主要水面作战舰约艘,核潜艇多艘,海军实力位居世界第二,世界各大海域都能看到苏联舰艇的身影。

空军方面,苏联空军拥有各类飞机近万架,其中仅远程轰炸机就有多架。此外,苏联还拥有强大的导弹部队和核武器,巅峰时期的核弹数量高达枚,足够摧毁地球数遍。据说苏联人只需要一周就可以占领西欧,只需要1%的核武器就能摧毁美国,其核力量是相当的可怕,这也是美国最畏惧苏联的一点。

在与美国争霸的过程中,苏联在战略态势上一度压倒了美国,迫使美国不得不采取战略守势,当时整个欧洲都在苏联钢铁洪流面前颤抖。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如此强大的国家,在年12月,在仅成立70多年后,在没有外敌入侵的情况下就轰然解体。

苏联

苏联的解体过程,充满了大国博弈、经济改革与各种政治斗争,最终演变成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重大历史事件。而这其中有两个人至关重要,一个是苏联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另一个就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叶利钦。

关于苏联总统这个职位我要解释一下,在戈尔巴乔夫之前,苏联是没有总统这个职务的,直到年3月,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规定苏共不再有法定的领导地位。大会还通过了《关于设立苏联总统职位和苏联宪法(根本法)修改补充法》,决定设立苏联总统,从而改变了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集体行使苏联国家元首职权的制度,戈尔巴乔夫被选为第一任苏联总统。

设立苏联总统,是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重要一步,标志着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开始向多党化迈进,也意味着戈尔巴乔夫正在逐步放弃苏共的执政地位,为叶利钦后来扩大权势奠定了基础。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

其实如果看看苏联解体的过程,你就会发现,戈尔巴乔夫是最大的推动者,正是他一步步的妥协退让,自废武功,最终将一个超级大国彻底解体。

在军队上,戈尔巴乔夫大规模削减军费,军队使命任务和体制编制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这些调整本不是问题,苏联庞大的军队早就应该调整,可是戈尔巴乔夫的调整的最大弊端是他主动放弃了对军队的领导权,在组织上,苏共在军队削减了各级政治机关和约8万名政治军官,撤销总政治部,并规定苏共组织及其机构不得干预军事指挥机关的工作。特别是《关于设立苏联总统和苏联宪法修改补充法》,从法律上剥夺了苏共领导和指挥军队的最高权力。

这次对军队调整的后果是,苏联军队不知为谁而战,苏联解体时,四百万苏联军队竟然按兵不动,坐视自己的国家解体。

在经济方面,戈尔巴乔夫取消了公有制经济对国家经济的有效控制,最终造成寡头经济,使国家经济进一步恶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降低。

叶利钦向民众发表演说

在戈尔巴乔夫的举措造成民怨沸腾之际,叶利钦趁机大肆宣传苏联的种种坏处,并充当了反对苏联体制的代言人,而戈尔巴乔夫对此则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遏制措施,依然选择退让。

看似苏联解体是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共同努力下的结果,但实际上两个人也不是盟友,而是有深深的矛盾。

要论两人最初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戈尔巴乔夫还是叶利钦的贵人。年12月24日,戈尔巴乔夫任命叶利钦为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这一职位在苏联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地位。对于叶利钦来说,出任这一职务是他问鼎权力的开始,而这重要一步正是戈尔巴乔夫帮他迈出的。精力充沛的叶利钦对戈尔巴乔夫的器重非常感激,他不仅非常认真地投入到工作中,而且对戈尔巴乔夫极为尊重。叶利钦的警卫科尔扎柯夫回忆:“最初叶利钦把戈尔巴乔夫奉若神明。……只要这部电话一响(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的专线),叶利钦就飞快地跑过去。开始戈尔巴乔夫的电话相当频繁。但是接近年时,电话铃声就越来越稀少。”

两人渐行渐远的原因主要在于苏联改革问题上,有意思的是两人都是赞同改革的,只是在方式上存在很大分歧,叶利钦不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称其为雷声大,雨点小,而戈尔巴乔夫则指责叶利钦的工作方式过于激进、粗暴。

两个人的矛盾日益公开化,年10月末,忍无可忍的戈尔巴乔夫免除了叶利钦在莫斯科市委书记的职务,改任其他职务,叶利钦对戈尔巴乔夫的不满也达到了顶峰,他说:“我彻底弄清了我与戈尔巴乔夫之间的关系。我看清了他的力量和软弱,懂得了来源于他的不幸与危险的精神流质。我从来没有把同他的斗争作为自己的目标。”

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

叶利钦不将戈尔巴乔夫作为自己的斗争目标,那他将什么作为目标呢?当然是整个苏联。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叶利钦将对戈尔巴乔夫的不满上升到了对苏联体制的不满,并在任何场合充当了反对苏联体制的代言人和先锋。

叶利钦走向反苏的过程和动机当然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对苏联体制不满,但他却不思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而是从改革走向了反叛,而且他的目标并不是取戈尔巴乔夫而代之,而是要解体这个庞大的国家。这一点确实有些匪夷所思。

因为苏联在民生问题上做得非常不好,所以叶利钦的言论在苏联很有市场,很快就收获了一大波粉丝,而这些叶利钦的追随者在此后的政变与反政变中,是帮助叶利钦走向成功的重要力量。

年8月19日,苏联军政高层发起了政变,软禁了戈尔巴乔夫,这场政变是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的,是苏联高层面对分崩离析的局面以及叶利钦步步紧逼的攻势,所发起的反抗行动,目标直指叶利钦。

可是因为策划不周全,军队和克格勃倒戈,最终以失败告终,粉碎政变的叶利钦趁着这个机会大肆排除异己,掌控了实权,彻底架空了戈尔巴乔夫。

叶利钦命令戈尔巴乔夫照稿讲话

年8月23日,已掌握大权的叶利钦公开用手指指着戈尔巴乔夫要求他照着稿子讲话,戈尔巴乔夫当即表示自己还未读过这份文件,但叶利钦显然已经失去了耐心,直接对戈尔巴乔说:“那你就现在读!”

一个加盟国的领导人竟公开命令苏联领导人,这在此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在戈尔巴乔夫之前的苏联领导人,在苏联拥有绝对的权力。

而且这个画面也被媒体捕捉到了,从而成为了苏联解体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画面。这也意味着虽然苏联解体是在年12月,但实际上在8月就已经名存实亡了。

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

不知在这一天,戈尔巴乔夫是否会后悔自己的软弱与退让。

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叶利钦所做的一切赢得了美英等国的极大赞赏,年6月,苏联解体半年后,叶利钦访问美国,得到了美国总统老布什的极高礼遇,两人还共同宣布美俄两国进入了一个“友好合作的新时期”,并且在经济上美国还向俄罗斯提供“休克疗法”用以帮助俄罗斯恢复经济。

此时的叶利钦志得意满,他不仅信心十足,也憧憬着自己带领俄罗斯全方面融入西方,在他的心中,自己已经俨然成为了西方国家的一员,可是现实却并非如此。

美国人为俄罗斯经济制定的“休克疗法”不仅没用,而且把俄罗斯害苦了。“休克疗法”大规模改变俄罗斯的经济结构,大范围放开物价、推行私有制。

年至年,在美国建议下卢布和美元还实现了自由兑换,结果卢布从1卢布兑换1.5美元,迅速崩盘突破了卢布兑换1美元。卢布崩盘后,所有俄罗斯人的终生积蓄贬值到1/,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很多为俄罗斯奉献一生的老人,手中举着年轻时获得的劳动勋章,或者卫国战争中牺牲的丈夫遗物,向路过的行人兜售,希望能换回点维持生命的食品……

不仅经济上遭受巨大损失,原苏联留下的很多武器装备、科学人才都纷纷外流。军队为了维持自身开销,竟然开始做起了军火生意,在大部分的军营门口,都有倒卖武器的走私分子,1美元可以买数发冲锋枪子弹,2美元可以买一个马卡罗夫手枪的弹夹。

而人才外流更不用说了,苏联时期注重发展重工业和军工产业,拥有大量的人才,苏联解体后,导弹专家、航天专家等大量科研人员都过着寒酸的生活,美国和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收集人才,导致科研精英纷纷出走他国。

可以说,“休克疗法”不仅没有帮助俄罗斯,还差点让俄罗斯真的“休克”了,而苏联留给俄罗斯的家底,不仅没有在叶利钦手中增值,反而快败光了,也正是在经济地位和大国地位严重下滑后,俄罗斯人才开始怀念苏联,纷纷后悔苏联解体了。

可是苏联解体时,不正是数以千万计的人拍手称快吗?不正是这些人拥护着叶利钦,给了苏联最后一击吗?自食其果后才想起后悔,这就是一个大国放弃自己的信仰、主动向敌人投怀送抱的结果。

叶利钦是普京的栽培者,关于戈尔巴乔夫,普京对他的评价非常低,普京曾说:“俄罗斯历史上最大的罪犯,是那些把权力扔在地上,让一些歇斯底里的疯子捡起来的懦怯者,比如尼古拉二世和戈尔巴乔夫。”

在普京眼里,戈尔巴乔夫不仅是懦夫更是罪犯,普京说得也是很有道理的,苏联是超级大国,执掌超级大国并不容易,需要非凡的胆识与智慧,但是纵观戈尔巴乔夫的执政之路,昏招尽出,不断的谄媚对手,以至于一个经历过二战,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国家在没有外敌入侵的情况下竟自己解体,戈尔巴乔夫难辞其咎。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急速下降,民众生活更加艰难,内忧外患也更加严重了,对此,俄罗斯总统普京对苏联解体表示深深的惋惜,他在4年4月25日的《国情咨文》中说:“苏联解体是20世纪地缘政治上的最大灾难,对俄罗斯人民来说这是一个悲剧。”

苏联解体带给世界最大的一个教训就是,大国没有资格投降,也不要幻想通过投降而拥入敌人的怀抱。当戈尔巴乔夫主动示弱,当叶利钦主动向西方国家示好后,自废武功的苏联以及继任者俄罗斯均没有被西方国家所接纳,华约解体了,北约依旧存在,继续在各方面围堵与遏制俄罗斯,所以,大国的软弱与投降,只是一厢情愿,只有自己有实力了,才会赢的敌人的尊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5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