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明知道是骗局,一家人还被骗30万附公
我朋友平时话不多,也很少主动找我,如果给我打电话,那肯定是有什么事,刚开始他也嘘寒问暖,我直接问的:有什么事直说。
我不问还好,这一问,还真的有事了,他投了个APP,是他大姨带着他玩的,他当时还劝他大姨别玩,结果一大家子加起来三十万在里面。
他说他知道就是借着投资的由头骗钱的,也知道迟早会崩盘,但没想到这么快,还不到一个月,想着提前抽身,结果本金连同赚的钱,全套里面了。
刚开始是投钱进去,就会有高额利息,并且随时可以提现,现在是限制提现金额,每天两千,再后来每天几百,现在更加夸张,只能在某个时间段并且限制提现人数。
他说早就料到有这么一天,但是没想到这么快,找我的原因是现在得多找新用户把他的钱提现出来,有多少提多少,也可以在那个平台消费,但是价格是正常的五六倍。
表面是个正常的购物APP,实际上是打着高额返利的金融骗局,刚开始会让你尝到甜头,不断投入大量本金,之后连同本金都无法提现。
不要去考验人性的“贪婪”,放元第二天变成元,真的太让人心动了,于是总想着这次干票大的就收手,结果越陷越深,当提现容易的时候,又想放更多的钱进去。
当突然有一天提现困难了,整个都懵掉了,他的金额算少的,他大姨二十多万,本金十几万,还有其他亲戚全都一起玩,加起来差不多三十万。
我从不相信这种天下掉馅饼的事,我有个表哥也喜欢网络赌博,一次又一次输钱,最后电脑都拆了,我和一些中年男性聊他们的过去的经历,许多有赌博输光的经历。
赚钱确实不容易,但一夜暴富更难,正是因为赚钱不容易,才要警惕赚钱的方式,就好像今年的股市行情不好,有人就立马割肉,但一旦行情好,又高点买入,这样反反复复亏。
连股市都不可能一直涨,还有什么是高额回报的,我们可以不赚钱,但不能亏钱,甚至被骗钱,许多骗局都是利用人性的贪婪和“一夜暴富”的憧憬。
他还跟我说要我写文,警醒一下读者,他是真的很聪明的一个人,玩法和套路全都知道,之前卢布大跌的时候,买了不少,还因此赚了一笔。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口罩缺乏,他从国外带口罩回来也赚了一笔,我倒是没想到这样聪明且有生意头脑的人,能被这样的骗局骗。
他就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他觉得自己不会成为最后的那批人,他觉得自己能及时收手,现在虽然还没有正式崩盘,但已经不远了。
我估计到一定金额,就会触发这种提现难的机制,不可能让你把钱赚走,之前那种刷单骗局,也是利用高额返利作为诱饵上钩。
网络诈骗每年都有发生,现在现金使用得少,网络诈骗各种各样的,我之前也遇到过非要给我淘宝退款,然后给我一个链接让我登录。
我当时说算了,钱不多,那个人不依不饶地给我打电话给我退钱,结果一查就是一种骗局,哪有店家非要给退钱的,还好我不占便宜才没有被骗。
之前去桂林旅游的时候,被人骗买那个玉手镯,说是原价多少,现在只要几百块,当时觉得不多就买了,事后才觉得是骗局,当时答应我可以退款,我第二天就退了。
经历过这件事以后,我出去旅游不买任何纪念品或者当地特色,任由导游说得天花乱坠,我都不买,实在是喜欢可以淘宝同款包邮到家。
还有就是网络诈骗的钱是很难追回的,因为经历过层层伪装,洗钱手段很复杂,从地理位置,身份到技术伪装,而且许多点都在国外,很难追回。
主要是子账户太多了,加上一些例如比特币这样的货币数字难追踪,我们只能从源头上杜绝被骗,虽然天天给大家科普不要被骗,还是有人上当受骗。
公安部门发布了最全60种典型网络诈骗手段,我汇总出来了,这些都是血汗钱堆出来的案例,尤其是一定要发给自己的父母,他们是被骗的主要人群。
一、仿冒身份欺诈
1、冒充领导诈骗:犯罪分子假冒领导等身份打电话给基层单位负责人,以推销书籍、纪念币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账号。
2、冒充亲友诈骗: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网络通讯工具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后,冒充该通讯账号主人对其亲友以“患重病、出车祸”等紧急事情为名实施诈骗
3、冒充公司老总诈骗:犯罪分子通过打入企业内部通信群,了解老总及员工之间信息交流情况,通过一系列伪装,再冒充公司老总向员工发送转账汇款指令。
4、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诈骗:冒充教育、民政、残联等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员、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要其提供银行卡号,指令其在取款机上将钱转走。
5、冒充公检法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6、伪造身份诈骗:犯罪分子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加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7、医保、社保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医保社保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账户出现异常,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8、“猜猜我是谁”诈骗:犯罪分子打电话给受害人,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冒充熟人身份,向受害人借钱,一些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
二、购物类诈骗
9、假冒代购诈骗:犯罪分子假冒成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实施诈骗。
10、退款诈骗:犯罪分子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引诱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11、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网店,在事主下单后,便称系统故障需重新激活。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让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12、低价购物诈骗:犯罪分子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物品等转让信息,当事主与其联系,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13、解除分期付款诈骗:犯罪分子冒充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声称“由于银行系统错误”,诱骗受害人到ATM机前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实施资金转账。
14、收藏诈骗:犯罪分子冒充收藏协会,印制邀请函邮寄各地,称将举办拍卖会并留下联络方式。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以预先缴纳评估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入指定账户。
15、快递签收诈骗:冒充快递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其有快递需签收但看不清信息,需事主提供,随后送“货”上门。事主签收后,再打电话称其已签收须付款,否则讨债公司将找麻烦。
三、活动类诈骗
16、发布虚假爱心传递: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扶困帖子以“爱心传递”方式发布在网络上,引起善良网民转发,实际上帖内所留联系电话是诈骗电话。
17、点赞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社交平台上,套取足够的个人信息后,以获奖需缴纳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四、利诱类欺诈
18、冒充知名企业中奖诈骗:冒充知名企业,预先大批量印刷精美的虚假中奖刮刮卡,投递发送,后以需交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19、娱乐节目中奖诈骗:犯罪分子以热播栏目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手机群发短消息,称其已被抽选为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后以需交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实施诈骗。
20、兑换积分诈骗:犯罪分子拨打电话,谎称受害人手机积分可以兑换,诱使受害人点击钓鱼链接。如果受害人按照提供的网址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后,银行账户的资金即被转走。
21、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