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房价爆破启示录日本伊朗和俄罗斯
文:凭栏欲言
同样遭受冲击,为什么90年代日本一线房价受创最深,而伊朗(德黑兰)和俄罗斯(莫斯科)一线房价一直涨?
01
背景差异
1)汇率差异。日本在泡沫爆破之后仍然维持了汇率稳定,而俄罗斯和伊朗汇率暴跌。俄罗斯卢布与美元当前换算比率是74.5:1,这已经是去掉三个0之后的价格,按照旧卢布,卢布与美元的比价为兑1美元。伊朗今年宣布将里亚尔换为1土曼,去掉4个零。土耳其、委内瑞拉货币去零屡见不鲜,土耳其新里拉与旧里拉比值为1:00,去掉6个零。
2)通胀差异。日本泡沫爆破之后通胀很低,伊朗和俄罗斯通胀率奇高。
3)权利中心差异。如果权利中心有能力调动更多的资源投入一线城市,就会带来更多机会,就会对人口和资金流动产生虹吸作用。
房价泡沫体现于房价与物价的背离。房价泡沫的消解,要么物价向房价靠拢,要么房价向物价靠拢。日本是房价向物价靠拢(房价暴跌);德黑兰、莫斯科是物价向房价靠拢(物价暴涨)。
02
房价的解剖
与股票一致,房价上涨(或下跌)由双重因素驱动。
1)经济(就业机会)的租金,类同股票的每股收益。房租本质是一种(当地)就业机会的租金。就业机会多的地方,人员涌入,资金充盈,房租就高。
2)预期,(类同股票市盈率)。利率越来越低的趋势,会提高资产折现率。就业机会租金越来越高的趋势(具有成长性),会放大市盈率,驱动房价上涨。
房价涨不涨,最本质的驱动就是当地就业机会,其次是利率趋势。
利率有没有越来越低的趋势?本地机会多不多?能不能持续吸引人员流入?
支撑房价当然靠人口流入。
直言不讳,增加劳动力供给!
但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增加劳动力供给?
03
拟合模式选择
年-年,美国经济规模增长了5倍,但道琼斯指数从.12变为,几无变化。美国股市与经济的背离,用了17年时间重新拟合。
有背离就有拟合,这是一种必然。
但为什么同样都是拟合,日本选择房价暴跌模式,而德黑兰和俄罗斯选择物价暴涨模式?
撇除一些不好讲的主观因素,从客观因素来看,就是因为日本有外汇。
有存量(外汇储备),有流量(创汇能力,海外另造了一个日本)。
日本资本管制放开,放水会刺激资金购汇外流,大量外汇的存在使得日本无法将水拦在境内。从而无法选择以水量支撑房价,被迫选择房价暴跌模式。
而伊朗和俄罗斯外储较少,即算大量放水,也没有足够的外汇可供兑换,资金无渠道购汇自然就无法外流,从而成功将水拦在境内,可以选择物价暴涨模式。
有没有条件将水拦在境内,决定了拟合模式差异。
04
一线房价的殊途
为什么冲击袭来,日本一线城市受创最深?而莫斯科房价一枝独秀?
背后的差异是机会,权力中心所赋予的机会!
一个地方只要有机会,小渔村也可以成为一线城市。机会越好,越多人聚集,越容易产生分工的细化,这又提高了劳动效率,进一步驱动城市规模成长。
但机会租金(房租等)会抢走劳动效率提高的大部分成果,当机会租金上涨超过劳动效率提高之时,人员涌入就不再有利可图,城市规模扩张就会停滞。
一线城市本身代表了最多的机会,同时也代表最高的机会租金。
利弊相依,当经济下滑趋势形成之时,首当其冲的也是一线城市。就业机会下降(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和高昂的机会租金,迫使一些人离开城市,这又影响分工(工厂难以招到合适的人),于是,反复杀跌循环开启。
假如到处都很难找到就业机会,人员当然会流向机会租金最低的地方,而一线城市租金最高。这决定了,正常情况下,一线城市房价受创必然最深,正如日本。
但或者是为了国家面子,或者是因为一线城市更会哭,或者是因为一线城市更靠近权力中心。权利中心总是会习惯于将资源向一线城市倾斜,资源倾斜带来了额外的机会,情况或许就此不同。
虽然倾斜的动机总是存在的,但如果权利中心所掌握的资源是从全国聚拢的,那么资源大量倾斜于一线就会受到地方上的阻力,这会对倾斜程度形成一定的约束。
而(石油)资源型国家聚拢资源受到地方的阻力更小,将资源向一线倾斜受到的约束力也会更小。比如德黑兰和莫斯科。
约束越小,权利中心资源倾斜度可能越高,经济受到冲击的时候,一线城市机会越会凸显。
于是,越是受到冲击,涌入一线城市寻找机会的人越多,机会租金随之上涨,影响一线城市房价逆势上涨。代价是其他中小城市只能获得更少的机会,房价也会死气沉沉。莫斯科房价一枝独秀,而其他俄罗斯中小城市房价死气沉沉,背后是机会的缺失。
中国房价与物价的背离最终需要拟合,灰犀牛、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正在越来越频繁的一次又一次被高层提起!
如何拟合?会选择高通胀模式?还是选择房价暴跌模式?
是将资源倾斜于一线城市?还是大小城市雨露共沾?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