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战场获胜,粉碎沙俄觊觎新疆的图谋,为
尼克松有句非常经典的话:“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永远不要期望在谈判桌上得到。你可以让步,你还可以让,你让到底,对方都不会理解。”这句话用来形容晚清时和列强打交道的中国,是再贴切不过了。面对多如牛毛的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想必当时的清廷统治者都麻木了:谁叫咱们打不过人家,人家肯跟你谈就不错了,咱们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吗?自然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列强说什么就是什么,只要政权不垮台,哪怕明知签了不平等条约相当于割肉饲虎,只能换来暂时的和平,也只好认怂了。#晚清历史#
但如果把这句名言换个角度来看,是不是只要在战场上能得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就一定能得到,至少不会太吃亏呢?对于当时的清廷来说,还真不是。就拿和沙俄谈判归还伊犁这事来说,着实令人大跌眼镜。明明老天赐给了大清一位不世出的名将刘锦棠,克服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的战争奇迹,打得袭扰新疆的叛军屁滚尿流,粉碎了沙俄搞乱新疆的图谋,大大增加了谈判桌上的砝码,可是等到谈判的时候,却像是自己打了败仗似的,任凭沙俄予取予求,这是这么回事呢?
原来清廷派出的使者崇厚,面对沙俄提出的苛刻条件,不仅全盘照收,而且不等朝廷首肯就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仿佛自己是战败国派来乞和的,完全无视刘锦棠之前历尽艰辛在战场上取得的胜利成果。按理说清廷本来可以一鼓作气,借战场胜利之机,趁机在谈判桌上逼北极熊兑现承诺归还伊犁,结果却闹了个国际笑话。
大家或许会觉得奇怪,偌大个大清,怎么就偏偏派崇厚这么个不靠谱的家伙去谈?那么崇厚是何许人也,大好形势下和沙俄谈判,是怎样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01崇厚的背景和经历
崇厚,姓完颜,金朝皇族后裔,先祖乃金世宗完颜雍。他是满洲镶黄旗人,父亲为河道总督,兄长为刑部尚书,妥妥的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名门望族子弟加官二代。事实上,崇厚并非对外国一无所知的井底之蛙,他也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之前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崇厚的一路亨通与恭亲王对他的赏识具有重要关系。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设立南北口岸通商大臣。年至年,崇厚在恭亲王举荐下担任华北三口通商大臣长达十年。在担任三口通商大臣期间,崇厚与西方人士接触较多,并亲眼见识到了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这使得崇厚认识到中外军事力量上的差距,他没有像倭仁等保守官员那样抵制西方科技,而是开展洋务运动。
其次,崇厚在天津设立机器制造局与炼铁厂等近代工厂。崇厚奉恭亲王之命在天津筹划设立机器制造局。年,天津机器制造局成立,分东西两局,主要制造火药、火炮、轮船等。天津机器制造局也是当时华北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工厂。
直到年,为处理天津教案的善后事宜,崇厚卸任了三口通商大臣,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赴法国谢罪,开启了他的外交官生涯。按理说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任务,既要争取法国谅解,又不能过于损害朝廷的脸面。但崇厚还是不辱使命,比较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保全了清廷的体面,给慈禧留下勇于任事的良好印象。因而崇厚回国后马上受到朝廷重用,随即升任盛京将军。
这时恰逢左宗棠和刘锦棠进军新疆大获全胜,大部领土重回清廷版图,只剩伊犁一隅有待和沙俄谈判以竟全功。但朝廷里的满洲贵族不愿让汉族官僚独揽收复新疆全功,毕竟此刻清廷在军事上已几乎完全依赖汉族民团,造成满人在政治上逐渐式微,各省督抚汉族官僚过半,令清廷有尾大不掉之感。如果收复伊犁还是汉人的功劳,那么清廷上层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必须由满人来赢得这个荣誉。
但是朝廷里的八旗子弟除了提笼架鸟,啥也不能干,好不容易出了这个个崇厚,不仅办过洋务,还出过国跟洋人打过交道,口碑还不错,看着挺能干,于是慈禧就任命崇厚为全权代表,远赴俄国谈判要求归还伊犁事宜。
02卖国条约是如何签订的?
由于沙俄之前趁大清内忧外患,趁火打劫攫取了不少领土,本来是极其瞧不起大清的,但由于刘锦棠在新疆打得太漂亮,崇厚便受到了高级别外交礼遇。
话说崇厚到达圣彼得堡,俄国人在确定了全权代表身份后,立刻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坐皇家马车,检阅仪仗队,又举办了盛大的皇家舞会,完全按照迎接西方强国使节的标准接待了崇厚。看来左宗棠大军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使得大清的国际地位有了明显提高,有了谈判的底气。
应该说崇厚这个时候拿了一手好牌,运气爆棚。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当时俄国在第十次俄土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国库空虚,无力在新疆和清廷开战。而且此刻俄国在国际上空前孤立,英国人处处在找它的麻烦,谈判失败,战争所得几乎损失殆尽,导致国内也陷入了危机。因为失败的耻辱,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统治权威受到了动摇,针对他的暗杀层出不穷。
大好局面下,崇厚硬生生的脑子短路了,竟然把这副牌给打输了。本来俄国的底牌是可以全部归还伊犁,但要求清廷出血万卢布,至于其他的好处,能争取就争取,争取不到就算了。但谈着谈着变成了部分归还伊犁,赔偿万卢布,沿伊犁到嘉峪关一线,全面开通商路,设立领事馆,这差距是不是太大了一点?
此时俄国人也莫名其妙,最初只是漫天开价,可是很快发现崇厚不会还价!俄国人说归还伊犁可以,要把以前在新疆北部针对俄国商团的首犯徐学功问罪,崇厚听后马上要求国内照办,结果收复新疆的民团首领,已经被收编为清军将领的功臣被立即免职。
这一下把俄国人给惊呆了,忽然发现对方的这个使节,居然是外交白痴。这个意外发现令他们喜出望外,于是立即变脸重新修改了谈判内容,随即更多更加不合理的要求被提了出来,而崇厚几乎全盘笑纳了。最重要的是著名的考夫曼线,俄国突厥斯坦总督考夫曼提出的伊犁城周围北西南三面,几乎全都划给沙俄,只留了一个孤独的伊犁城,和一个仅有的向东的通道给大清——这就相当于强盗抢了你的钱包后,取走你的钱再把空钱包还给你。
按理说崇厚毕竟是个洋务派官员,多少见过大世面,招募过洋枪队,开办天津机械局,也不是第一次出国了,怎么会突然变得这么蠢?
03崇厚的性格缺陷
咱们不妨试着从这个官二代以前的经历加以分析。当年崇厚处理天津教案,法国领事丰大业曾像骂孙子一样把崇厚骂得狗血淋头,甚至在要求不被满足的情况下,拔出手枪对着崇厚背后的花瓶开了一枪!花瓶碎了一地,弹出的碎片划伤了崇厚,可是崇厚居然一点没有爆发,仍然一脸木然的呆立不动,仿佛受伤的不是他。要知道,崇厚的先祖可是当年剽悍无敌、纵横漠北、灭亡北宋的金兀术呀!崇厚的身上怎么一点血性都没有?!若地下有知,恐怕会从坟墓里爬出来,猛捶崇厚这个不争气的后代!
结合崇厚名门望族的背景和一路青云直上的履历,我们似乎可以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人的人生太顺了,含着金汤匙出世不说,在险恶的官场还一路顺风顺水。所以这样的人在强权和压力面前,大概率是会手足无措,脑筋短路的。同样是洋务派官僚,崇厚和左宗棠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和先进技术,左宗棠承认洋人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但自己的国家也并非一无是处,没必要妄自菲薄。而崇厚不然,之前办过洋务的经历,恰恰令他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畏惧感,觉得大清处处不如人,面对洋人还没开口就自觉矮了一截。
偏偏他面对的还是以贪婪霸道著称的北极熊,本来还以为是去摘桃子的崇厚,顿时变得像可怜虫一样,任人宰割了!
04朝廷的反应
刚开始的时候,朝里的满族官员们,收到崇厚的来电,听说俄国愿意交还伊犁,全都兴高采烈,而且为了避免被汉臣争功,还打算跳过左宗棠,派满族官员的锡纶去接收伊犁。可是没多久,绰号“鬼子六”的恭亲王就发现事情不对了,看到崇厚发回来报告,几乎都是俄国人要什么,崇厚就给什么,凭借多年的外交经验,老辣的官场直觉,恭亲王知道,这样下去,恐怕是要出事的。赶紧和崇厚切割,就成了他的当务之急。
随着崇厚发回来的电报越多,恭亲王的内心也越来越怕。苦思冥想之后,他忽然想到了一个妙招,集体决策,风险共担,借机金蝉脱壳。于是开始把崇厚发回来的每一份电报,都抄送给左宗棠,让他拿决定,免得将来自己担责任。可是这样一来,电报来往需时间呀,传朝廷再传左帅,多长时间?黄花菜都凉了!
迟迟没有得到北京明确指示的崇厚,已经前往克里米亚的里瓦几亚宫,在沙皇的见证下,签署了两国条约。这个条约太过屈辱了,简直就是战败协议,甚至连俄国外交部长格尔斯在签约以后,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当条约传回北京,朝野顿时舆论大哗,反对的奏折从四面八方,像雪片一样汇集到老佛爷的案头。
老佛爷面临着空前的压力,一方面这显然是一个卖国条约,绝对不认可。另一方面崇厚是清廷委派全权大臣,难道说话不算数?这在国际上站不住脚,万一俄国恼羞成怒,全面开战,那也不是闹着玩的。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西北的事情就已经够棘手了,东南又出事了——琉球国要被日本吞并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大清驻日大使何如璋发来急电,事态严重,请朝廷快拿主意。此时一批琉球的官员在福建登陆,来大清告御状了,琉球国官员毛精长、蔡大鼎、林世功三人随后被福建官员,送到了北京的总理衙门,递上状子,说国主和世子已经被日本人抓走了,请大清政府主持正义,出兵琉球。
这样一来,当缩头乌龟都做不到了,必须给个说法。大清国朝堂上主战与主和两派又吵个不可开交了。从战略上讲,琉球是台湾的屏障,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几年前,日本人出兵台湾的事情还历历在目。最关键的是会让同为大清藩属国的朝鲜和越南心寒,让朝廷直接管辖的蒙古和西藏产生妄想,这事的后果很严重,大清国不能不做出应对!
屋漏偏逢连阴雨,管琉球的事那就不能和俄国人翻脸,但是这个苦果,大清实在是咽不下去。可是要翻脸不认条约的话,那就管不了琉球了,但这样一来就无疑就失去了大清宗主国的威严,寒了诸多藩属国的心,而且让日本得寸进尺,将来后患无穷。
那么面对这种两难的困局,清廷最终会如何决策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如您觉得文章可读,烦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