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的苏联经济农业重新资本主义化
前言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演变为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过程,在农业中主要表现为:劳动人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蜕化为新资产阶级或新富农所有制经济,并日益陷入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的直接控制之下。广大苏联农民和其他农业劳动者遭受残酷的压迫和剥削,重新过着半农奴式的悲惨生活。农业生产陷入深重的危机之中。
农业重新资本主义化
赫鲁晓夫叛徒集团篡夺了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以后,就提出一条适应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和农村资本主义势力需要的修正主义的农业路线。这条路线的主要内容,就是大搞“个人物质刺激”,推行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在年9月的苏共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抛出《关于进一步发展农业的措施》的报告,夸大苏联的农业困难,全面否定斯大林的农业政策,把“工作人员从个人物质利益去关心生产的原则”说成是“社会主义经营的根本原则。以后又多次宣称这个“物质利益原则是正确解决进一步发展集体农庄经济的关键”,一心要在苏联农业中“更好地把物质利益关心的整个制度建立起来”。赫鲁晓夫的“物质利益关心的整个制度”,就是他所向往的“美国的农业组织。他在苏联农业中建立个人物质刺激的“整个制度”,按照英国报纸的说法,就是“采用资本主义的原则”。
改变农业计划和采购制度:赫鲁晓夫在年提出,要通过“扩展商品货币关系”,彻底实行“个人物质刺激”原则,使“国家和集体农庄建立在这样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实际上,从年以来,苏联的农业就按照这种模式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和“改组”。年,苏共中央九月全会把“个人物质利益”当作进一步发展苏联农业的“根本原则”,用价格、工资、奖金、信贷这样的商品经济工具加以贯彻。年3月9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关于改变农业的计划工作》决议,攻击斯大林时代的计划制度是“不必要的”,“官僚主义的、过份夸大的、脱离生活实际的。
规定“商品产量应为计划的出发点”,以代替原来下达的生产(包括作物品种和播种面积)计划;集体农庄只要完成向国家交售任务,就可以自行决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以及畜产品率和牲畜头数,“至于怎样生产这些产品是庄员们自己和农庄主席的事”。同时规定集体农庄有权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自行补充和修改农业劳动组合章程的个别条款”。
年3月,重申“必须向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下达的只是国家收购农产品的计划,而生产计划要由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己来制订,也就是“专家和领导人根据当地条件直接确定”。这样,农业计划就变成了参加流通的农产品即商品计划,而不包括生产过程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又称采购)也有改变。年以前国家取得农产品主要通过:集体农庄向国家的义务交售,实际上是一种征税性质,价格很低,交售额固定。国营农场缴纳(按缴纳价格)。这两项每年约占国家所得农产品的四分之到三分之一。国家收购,价格较高一些,但比重不大。这是国家同集体庄之间的一种商品交换。国家按市场价格从自由市场上购买农产品,比重为国家所得农产品的10%左右。
▲赫鲁晓夫占国家所得农产品一半以上的,是农庄向国家机器拖拉机站支付的实物报酬。对主要经济作物则基本上实行预购。赫鲁晓夫扩展”国家同集体农庄之间的商品货币关系的主要做法,就是逐步缩小以至取消义务交售制,解散拖拉机站并取消实物报酬,扩大收购和购买制,用价格“刺激”农庄出售农副产品的积极性。他反复遺责苏联原有的农产品采购制度“留下不少不良后果”,“产生了经营中的保守主义,没有使人们习惯于考虑生产产品所花费的代价和更深入地钻研生产经济”。
年以后,降低了集体农庄谷物、油料作物、马铃薯和荒菜的交售定额,降低了庄员和职工个人经营的马铃薯和畜产品义务交售定额。免除集体农庄庄员、职工、渔业劳动组合和手工业劳动组合成员向国家交售谷物的义务。这样,到年,国家取得农产品的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年赫鲁晓夫宣布:以后“没有必要实行义务交售了”代替它的“将按反映生产和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价格自由买卖产品”。规定从年7月1日起,1.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的制度,以及向机器拖拉机站、技术修理站、专业站交纳实物报酬的制度(这年开始解散拖拉机站).国家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制度;.采取按地区分别规定的统一国家收购价格。苏联部长会议对若干主要农产品和农产原料、畜产品和畜产原料规定收购任务,地方需要的农畜产品由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规定收购任务,并规定了5一7年的远景收购任务。但由于农业生产不断下降,他们借口所谓“灵活性”,年年“调整”,年年加码,远景收购任务和“哪里便宜到那里买”都变成了空话。年1月推行农畜产品的新“定货”制,提高预购定金额,把预付农产品收购总额的25%,畜产品收购总额的20%,律提高为30%.
收购制度的不断改变,一方面反映了苏联广大农民对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的残醋压榨日益不满,苏联农业陷入日益严重的困境。另ー方面,暴露了苏联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地加强对农民的掠夺。以谷物收购为例,年收购量占总产量的37%,年占40%以上,到年接近总产量的45%。从年到年,总收获量只增加了1,万吨,而国家收购量却增加约1,万吨。这就是说,农民增产的粮食有三分之二被用低价拿走了。根据苏联报刊透露的材料计算全苏每年需用种籽粮约3,多万吨,饲料用粮约7,万吨左右,集体农庄在交售后留下的粮食本来已经很少,征购时又年年加码,苏联农民的实际口粮非常紧张,特别是那些经济力量薄弱的穷集体农庄更加困难。
在改变采购制度的同时,苏修集团还玩弄价格“刺激”。苏联过去农畜产品的义务交售价格和收价格都比较低,但却不负担购买和维修拖拉机及其他农业机器的费用。现在虽然提高了农产品采购价格,但弥补不了农庄购买和维修农业机械费用的开支。实际上,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加剧了对苏联农民群众的剥削。
年决定,把义务交售的牲畜和家禽的采购价格提高45倍以上,奶类和奶油提高1倍,土豆提高1.5倍,蔬菜平均提高%,肉类的收购价格平均提高30%,奶类提高50%。年重新审订和调整了牛肉、羊肉和兔肉的收购价格,提高谷物、皮棉、亚麻、蔬菜、土豆等的收购和采购价格。到年,按全苏平均价格水平计算,谷类收购价格提高2.6倍,土豆提高5.5倍,蔬菜70%,皮棉10%,牛奶1倍,牛5.6倍,羊4.?倍,肉用猪4.3倍,细羊毛13%,半细羊毛18%,半粗羊毛66%,粗羊毛50%。-年间经过多次提高,米购和收购价格的差额也缩小了。谷物采购价格水平年以前比它的收购价格低许多倍,现在缩小为1:3.2,向日葵从1:17小为1:31,牛肉从1:17缩小为1:2,猪肉从1:8缩小为1:2牛奶从1:4小为1:2,等等。
年取消了集体农庄的义务交售制,实行统一收购价格,再次提价。谷物新收购价格,相当于原国家收购价格的92,5%果期价格(义务交售制用)高两中等肥度的牛的新收购价格比原先收价格高50%,最肥的牛高52%。还规定对农产品实行“可变价格”,即根据收成好坏而提高或降低某些农产品的收购价格。
▲苏联集体农庄开大会讨论收成提价并没有使农产品和畜产品生产有多大起色。到年,粮食生产仍然不妙;肉类则从9年的89万吨减少为万吨,奶牛和牛奶基本上维持原有的水平。谷物和饲料价格很高,影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肉类和奶类的生产费用大大超过国家采购这些产品所规定的价格”。年,牛肉平均收购价格只及平均生产成本的65%,猪肉只及67%,羊肉只及98%,蛋类只及65%,奶类只及86%,这就影响了这些产品的正常再生产。为解决这个问题,苏修采取提高零售价格的办法,把负担转嫁给广大劳动人民。
年,决定牛、、绵羊、山羊和家禽的肉类采购价格平均提高35%,动物油提高10%,奶油提高5%;并相应把肉类和肉产品平均零售价格提高30%,动物油的零售价格平均提高25%。年,面对着灾难性的农业减产,再次把原棉、甜菜和土豆等的收购价格加以提高,价格“刺激”造成了恶性的轮番提价。
谷物收购价格年比2年提高10倍多,牲畜提高20倍多,牛奶4倍多,全部农产品包括畜产品价格提高3倍以上。但农畜业生产却没有能上去。提价并没有真正使广大农民提高收入,只有一小撮新富农和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得到好处。因为,苏修也就在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的同时,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技术设备及其零配件、矿肥、滑润油料、燃料和饲料等等的销售价格。“年一台CEB48型播种机价值卢布,而现在却要卢布要买一个刀T-54型拖拉机汽缸盖,需要出售6公担小麦,整个汽缸则需15公担小麦,而买一条履带(它每年要换)需要卖给国家3吨谷物“白俄罗斯牌拖拉机履带需要13吨小麦才够。年,备件价格增加了1-2倍,急剧地提高了农业机器和其他产品的价格,如从年提供的农业技术设备的情况看.
那么今年农业就要多付5亿多卢布。“TA3-51A汽车价格为1,卢布(这已不便宜),而象TBK-80饲料分送机这样简单的机器却值1,卢布,条谷物联合收割机主动轮的外胎就值卢布50戈比。为了买一条外胎,集体农庄必须出卖3吨多小麦。”不仅许多农用工业生产资料涨价,而且修理费也比机器拖拉机站存在时贵得多。“T-54型拖拉机,过去修理费为卢布,而现在,农业技术设备公司按价目表,除供给配件的费用外,要收费卢布…还要为所提供的配件出1,多卢布,一台拖拉机修理费用往往花到1,卢布。”结果,农庄生产费用大增,年俄罗斯联邦农庄生产费用比2年增加81%,提高了的农产品收购价格不能补偿生产费用。许多畜产品的成本高于平均销售价格。
因此,许多集体农庄亏本,到年全苏还有近四分之的农庄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国营农场亏本的更普遍,即使年年成较好,也只有38%的农场有利润,其余的农场亏
损达92,万卢布。在这种轮番提价情况下,只有那些经济力量大,提供商品粮食和畜产品多的、大而富的农庄,才能得到好处。它们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大,资金多,能用得起大量化肥农药,劳动生产率高,单位产品生产费用低,从大量出售中能得到较多利润。而占农场多数的小而穷的农庄,提供商品粮食和畜产品很少,赚不到利润,还得用高价去购买机器、化肥及其他生产资料,经济状况就更加不妙。
▲苏联的集体农庄(旧照片)解散机拖拉机站,改变国家同农庄的关系
年,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法令,解散和改组机器拖拉机站,把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赫鲁晓夫说,这是国家同集体农庄“相互关系的新阶段”。他宣称:“现在是根本改变国家和集体农庄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时候了”,从此,“自由出售产品的原则将逐扩大到一切经部门”。这就是要把国家同集体农庄的关系完全放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商品货币关系基础之上以加强官垄断资产阶对苏联农民的剥削。
“改组”机器拖拉机站,从年上半年开始到9年底基本東。解散了全苏8,3个国营拖拉机站,改组为3,个技术修配站”担负对农庄的物资供应和技术服务工作。把大约万台(标准台)拖拉机和30万台联合收机及其他农业机器出卖给集体农庄,几十万机务和技术人员转入农庄。平均每个集体农庄购买了20台拖拉机和5台联合收割机。同时,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农畜产品的制度,改为收购制度。取消向拖拉机站支付实物报制度,改为向技术修配站与农庄中的专业站支付货币,即现钱买卖。
这个“政组”,实际上是把一大批陈旧破烂的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高价出售给集体农庄。把原来由国家支付的机器更新和修理费用完全转到农民身上。据《苏联共产党历史》透露,到年底,各农庄共花了亿卢布,购买原属拖拉机站的80%的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而到9年为止,累计全苏集体农庄的公积金只有28亿卢布。这就是说,所有集体农庄的家底还不够抵付全部破旧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的价款。据计算,一部拖拉机使用期间的维修费要大大超过拖拉机本身的购买费,而“改组”后用于拖拉机的维修费用又增加了一倍多。由于拖拉机站“改组”,大大加重了集体农庄的经济负担,使集体农庄的技术设备更新推退了十年左右。
▲苏联早期拖拉机拖拉机站“改组”进一步扩大了集体农庄之间的经济差别,加剧了农村的阶级分化。据苏修“学者透露,一些集体农庄既能购买机器,又能支付机械师报酬;另一些集体农庄,只有购买机器的资金;还有一些集体农庄,需要过二、三年才能有钱购买机器,于是机械师也四散了。”少数经济力量雄厚的农庄有钱买好机器,也有力量维修机器;大量穷的农庄,买机器要借钱,维修费也负担不起。一些农庄直到年还没有偿清为数1,2亿卢布的购买拖拉机价款。《真理报》说,“它们用于偿还机器价款的不仅有公积金的闲散资金,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流动资金,所有这些自然要对经济薄弱的集体农庄的生产活动和集体农民的劳动报酬发生不良影响。”改组”还提高了生产费用,“使得许多集体农庄经济遭到破坏。整个非黑土带的集体农庄过去只支付斯科版;
苏联科学院经济比较少的实物报酬,但由于取消了机器拖拉机站,就陷入了极其困难的经济状况中”。这些经济上“极其困难”的农庄,不得不依靠大的富的农庄,后来就被大批地并入大的和富的农庄。所以,拖拉机站“改组”,到头来增长了大而富的农庄的领导人的支配力量。
拖拉机站刚刚解散,就大搞包产到组。赫鲁晓夫认为苏联农业落后是因为“苏联农业没有象西方那样经过资本主义训练”,“美国农业组织比苏联好”。年,赫鲁晓夫从梁赞州派了一个拖拉机队队长到美国大农场主那里贩运“机械化小组”的经验,在苏联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兜售。这种“机械化小组”拥有固定的地段、拖拉机和3-5个人员,包工包产,实际上就是包产到户。据透露,年开始推广,到年全苏已有80多万个这样的小组。“机械化小组”大大加剧了集体农庄内部庄员之间的经济差别和阶级分化。一些技术高、劳动力强的庄员自愿结合成一个小组,产量大,收入多。而许多技术差的庄员往往被排挤在小组之外,收入就低得多。拖拉机站解散,改变了国家与农庄,以及农庄与农庄的关系,“机械化小组”又改变了农庄内部庄员之间的关系,个人物质刺激的“整个制度”就这样逐步地建立了。
▲苏联早期拖拉机厂流水作业扶植私人经济
赫鲁晓夫一为了膨胀农村资本主义勢力,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家庭副业。他们对个人副业又是减税,又是取消义务交售积欠。他们规定,集体农庄有权“考虑庄员家庭中有劳动力的成员参加农庄公有经情况,决定宅旁园地的多少”和“留属人使用牲畜头数”。还要有关组织和农庄、农场帮助农民职工发展个人副业所需的幼畜、幼禽和树苗,在基本建设、运然料、饲料等方面给以照顾与支持。所有这些促进了私人经济泛滥。许多庄员把大部时间用于个人副业经营、市场活动和家务方面,大量人员根本不参加“公有经济”的劳动。据年统计,这部分人占庄员总数(折合有劳动能力的成年庄员)的82%。
9年全苏搞个人副业的劳动力为万人,从事家务的劳动力为1,万人,合计占全部劳动力12,万人的1;年这个比例上升为20%(2,万人),西伯利亚为26%;西伯利亚的拉古青等城竟高达39%左右。有些生产队和农户的成年劳动力终年热衷于宅旁园地和个人副业。
如加里宁集体农庄,年共有劳动力人,经常出勤的只有80-人,有的人几年不出勤,专门搞私人经济。私人经济在苏联经济中占有显著地位。年,全苏私人副业产品在集体农庄农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是31.8%,“公有生产”占68,2%;即使在“公有经济”发达的乌克兰共和国,集体农庄公有农产品生产量也仅占70%,私人副业就有30%。在畜牧业生产中,私人畜收业的比重则更大。年,全苏个人副业拥有的私人牲畜占全国牲畜头数的比重:牛-0.4%(2,30,2万头,其中奶牛占全国奶牛的46.8%,共1,.7万头);生猪%(1,.7万头);绵羊21.1%;山羊81.4%。在阿斯特拉州,农庄、农场年有3,头奶牛,到年只有3,头,减少了头,同一时期私人奶牛却加了17,头。
沃洛果达州私人奶牛增加了34,头,农庄、农场减少了5,头。科斯特罗马州农庄奶牛没有增加,私人却增加了21,头。阿塞拜疆共和国,农庄、农场从年到年奶牛头数只增长3%,而私人奶牛增长了84%;格鲁吉亚共和国则分别增长13%和36%。年全苏畜产品产量中,个人副业所占比重是:肉类22%,牛奶一17%,羊毛12%。在种植业中,个人副业播种的土豆占到63%,水果占到54%③。年,个人副业播种的土豆、瓜菜作物为万公顷,占全国该类产品播种面积的44.6%。
年以后,苏联农业状况不断恶化,苏修统治集团通过限制、没收奶牛和减少饲料供应等办法大规模掠夺农副产品,个人副业也有所缩小。以年为,年为96,年为91,年为92。私人副业在9年初有奶牛1,,8万头,占全国奶牛的5.6%,年初减少为1,.2万头,只占40.1%;猪从1,.9万头降为1,,9万头左右;绵羊从2,,3万头(占总数的22%)降为2,万头(占总数的19%);山羊从77.6万头降为.1万头。私人副业的土豆、蔬菜和瓜类作物播种面积:年为万公顷,年为万公,年为万公顷。
私人副业的发展,在客观上是苏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补充。但是对于苏联农村私人经济的发展,必须区别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一般农民和职工的家庭副业,另一种是资产阶级分子的资本主义经营。许多农民在农村新资产阶级和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盘剥下,对集体农庄的“公有经济”丧失信心,从个人副业寻求补充收入。
▲苏联农庄人员(旧照片)结语
年全苏平均每户庄员生活费用的43%要靠个人副业收入,许多地区甚至超过二分之一的家庭收入来自个人副业,而来自农庄“公有经济”的收入约占35%。苏联农村中的特权阶层、富裕农民往往侵占大量土地搞私人经营。如:吉尔吉斯共和国乌奇库尔干国营农场场长把公顷的土地售予私人;莫斯科州査斯克区,单在年就发生了起所谓“侵占”农庄和农场土地,扩大宅旁园地的事件,有个党员拥有17.1公顷耕地,其中一半是侵占农庄的。还有些农户“拥有数百头羊,有的是骆驼和奶牛,它们断绝了同公共生产的关系,过着寄生生活,雇佣劳动力。”有人拥有头羊、4头骆驼、3头奶牛、2匹马;有的人有几百只羊、几十头骆驼等等。显然,扶植私人经济政策的真正目的,就是发展苏联农村中的新资产阶级分子和新富农分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