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最亏的买卖买下北极煤矿开采60年,现
这是一个只有20多平方公里的北极圈小镇,常住居民仅有20人,但是小镇的资产却有数十亿美元,镇中有五座大型煤矿场,医疗设施、娱乐场所等一应俱全。
小镇名为Piramida,俄语中的意思是金字塔。瑞典、挪威人称之为皮拉米登。起初,瑞典和挪威人在这里开采煤矿,年卖给了苏联。在《斯瓦尔巴群岛条约》中,群岛是挪威的属地,所以,苏联买下的实际上是瑞典在挪威属地上的煤矿。
苏联于年启动了《北极资源》计划,这一计划要求苏联在北极捕鲸船的协助下把各类物资运送到斯瓦尔巴群岛,这是苏联“北极扩张”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
苏联计划以开采煤矿的名义在群岛上建立起一座矿工小镇,接着将小镇转型为军事基地。皮拉米登镇在建造之初依照的就是军事标准,小镇的管理人员说,这里只要稍微加以维护,建筑足够使用年。
起初的皮拉米登镇只有几十位矿工和一支人数不多的警卫队。二战结束后,苏联加大投入,修建了运送煤矿专用的缆车和铁路,并且加设了小学和图书馆。
年,皮拉米登镇迎来一千多名乌克兰矿工,小镇由此成为北极圈最大的人类居住区。挪威考古学家当时记载:“群岛上一共有两千名常住居民,皮拉米登就有人,这里有酒、有温泉,还可以看电影,听歌剧,苏联工人甚至用军舰运来了土壤自己种起蔬菜。
其实,皮拉米登当时的生活水平比苏联本土还要高,矿工不仅有月薪还有加班费和生活补助,他们的吃穿娱乐都是免费,矿工家属的全家移民还可以一次性得到每人2卢比的奖励,除此之外,一家人还有70平米的保障住房。而在70年代的苏联1卢布可以买10斤土豆,理发5次。
一切的转折发生在年10月,北约成员国挪威单方面宣布,取消领土上的军事基地和核武器。
这就意味着皮拉米登永远也不可能成为苏联的海空军军事基地了。失望的苏联也不再投入资金维护,工人们的福利津贴也不再发放。90年代后,煤矿工人连工资都拿不到了,他们陆续离开了小镇。
苏联从没想过要靠煤矿赚钱,他只是想在北极圈内建造一个军事基地,然而挪威将它的梦想彻底打碎,数十亿的投资直接打了水漂。苏联开采了60年没赚到一分钱,因为煤矿卖不出去,每年还得多砸一大笔钱补贴矿工和维护相应的设施。
年,一架满载矿工和家属回国的飞机坠毁,煤矿公司为逃避赔付责任宣布破产,矿工罢工,这场风波闹了两年,之后小镇就成为了人迹罕至之处。
这简直是苏联做过最亏的买卖,阿拉斯加还有钱到手,皮拉米登只见钱砸进无底洞。年,皮拉米登镇开始对外开放,经营的是挪威的旅游公司,苏联亏到小镇都不想要了,免费给挪威旅游开发。
本文由北岸木子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