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赫鲁晓夫收到的群众来信选登直言
年,苏共总务部收到许多群众来信,反映食品供应不足、福利下降等问题。
部分摘录如下:
新切尔卡斯克市的费奥多西诺娃
亲爱的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我再也无法对我们苏联人民面临的艰难境况保持沉默。
人民诚实认真地投入全部精力到工作和学习当中,却没什么吃的东西恢复元气。
商店空得很。我们挣的钱全给了投机商人,仍然吃得半饥半饱。
少年儿童已经8个月没有见到白糖、奶油,只有面包。
这确实算不上饥荒,但一代人不可能光吃面包就能健康成长。蔬菜、谷物全都没有。
我知道国家现在困难着,粮食歉收,集体农庄不理想,国际局势紧张,可在各种建设项目和军人退休金上也挥霍了不少钱。
人民有衣穿是要感谢党,但食品供应到了危险边缘也是事实。
我们的新切尔卡斯克工学院组织名大学生体检,发现人有肺结核病灶。孩子们苦啊,营养不良,甚至连生活必需品都被剥夺了。
亲爱的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写这封信的不是什么心怀恶意的敌人,而是一个苏联妇女,一个母亲,一个劳动者,一个党员。
我边写边流泪,因为养不好孩子令我心如刀绞,因为大学生每天忍饥挨饿,依然坚持上课十几个小时。
技校助学金卢布,工学院卢布,拿着钱却买不来吃的。
莫斯科市年入党的老党员О.Н.瓦西里耶娃
近三十年来,我全心全意信奉我们党的全部决定、全部措施,从无丝毫怀疑,而且尽己所能,协助其实现。
那么我现在担心什么?我是来自舒亚市的女工,一直跟家乡有联系,那个地区未被战火波及,战前集市上摆满各种农产品,现在却空空荡荡。
肉卖30-35卢布,牛奶一升6、7卢布,诸如此类。
这是怎么了?依我看,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党的干部。
近些年,按照惯例,党的机关干部多是不了解本地情况的外地人,脱离本地实际,很少接触群众。
部队转送军人А.М.叶罗申的信
当我的探亲假获批时,我像只小鸟一样坐快车飞奔回家,急着探望父母和家人。
大家相见甚欢,毕竟我三年没回去了。但父母却沒能力设宴庆祝,尽管他俩很想这样做。
我父亲是个受尊敬的熟练粉刷工,挣钱不比别人少,甚至高于多数人。
我母亲患病不能劳动,两个妹妹还小。
为什么父亲养不起这样一个家?要知道他是个勤俭的人,不喝酒,我母亲也从不乱花钱,可以说他们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
虽然我没仔细算过,我国大概人均45普特(译注:1普特约16千克)粮食,还不包括开荒地生产的粮食。
请问这些宝贵的粮食到哪儿去了?月收入再怎么精打细算都不够正常生活!
工人是我们的主要成分,肩负生产重任。承担了这么多辛劳的人民,却没过上苏联人应得的生活。
以我邻居为例,他是个强壮的、技术出色的钳工,挣卢布养两个孩子,从不看电影,因为他知道任何不必要的开支都会影响一日三餐。
我是跟他谈过的,显然,如今的生活比年更艰难了。
我这次回家探亲,在商店买不到小白面包,听说还不光我们雷宾斯克市缺货。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请原谅我这封不寻常的信,身为共青团员,我不能闭着嘴不讲实话。
莫斯科市Н.克拉西洛夫
我想通过这封信与您分享我的想法。
我受过中等教育,自认为对党的内政、外交政策足够了解,同时作为一个爱国者,我也完全支持这些政策。
但既然决定写信,就想谈谈我国生活中为数甚多的缺点和不足。
让我们睁大眼睛仔细看一看、评估一番吧。应该说我国大部分群众的生活仍很艰难。
以我为例,家里日子尚可,每月预算卢布,按照当前物价,这是维持中等程度生活的最低数字了。
但我们国家只有少数人能达到这个水平,许多人的月度预算是-卢布,宽裕点儿的卢布。
想象一下现如今卢布过的日子吧。我们的人民经历了太多,现在该为他们创造正常生活条件了。
实际上,生活幸福、福利优渥的人,偏偏是那些坐办公室的人。
苏联人民曾经饱满的热情不知何故消退了。每个人孜孜以求用各种办法赚钱,其他一概抛诸脑后。
应该去亲眼看看群众生活,多走访那些困难地区,查明其原因并促使其改善。
列宁格勒厂工人П.И.季莫申
您的历次讲话充满了慈父般的关怀与温暖的家常话。我们工人尤其爱听我们的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严厉斥责某些基层领导。
唉,现在这种人又有多少被斥责过呢。
现在我想以自己为例谈一谈,我是普通工人,五级起重工,每个月好的时候挣卢布。
大女儿16岁,小女儿4岁,一个儿子9个月,还有一个儿子跟苏联军队一样大(译注:指年出生)。
也就是说我要抚养四个人,自己排第五。
这种家庭的父亲,没能力给孩子提供任何他们喜爱的东西。
卢布工资扣除房租、所得税、还债、工会费之后,五个人每天吃饭钱平均4~5卢布。
此外,我们还要穿衣、穿鞋,衣服鞋子都不便宜。
理解了上述数字的人可以断言:这家五口人很难甚至无法靠工资生活,但仍要活下去。
唉,我们就是这么过的。
弗拉基米尔州穆罗姆市的工人塔尔哈诺夫、科尔涅耶夫
居住在穆罗姆市及附近地区的工人,生活一天比一天艰难。
我们的困难是什么?我们记得战后那段时间,黑面包吃得饱,而如今想买2千克面包,必须早晨7点开始排队三小时。
从报刊上写的新闻来看,情况越来越奇怪了,我们生产的东西明明比刚打完仗那会儿更多,但它们都去哪儿了?以至于什么都买不着?
直说吧,你们作为执政者,如果无力保障工人的面包,那就重新发行食品配给证,好让我们免于饿死。
来自乌里扬诺夫斯克市的信
目前乌里扬诺夫斯克市食品供应情况不佳,我们的生活水平逐日下降中。
广播和报纸说每年的产量高于前一年,但我们的日子却相反:每年都比前一年惨。
这可以通过例子来说:年一桶土豆售价3~4卢布,年7卢布,年涨到10卢布。年商店除了黄油也有植物油,年就只有人造黄油和牛油,年这两样东西变成偶尔供应,现今干脆什么油都没啦。
不仅食品稀缺,工业品也缺,商店空空如也。
我们当然知道我们一边被资本主义包围,时刻准备对付他们的挑衅,一边还要大力支援其它兄弟国家,但尽管如此,总该有点最低生活水平啊。
如果每天下班回了家,整晚东跑西颠找吃的,次日一大早再去上班,就别怪人们对生活发怨言了。
所以我们首先求助您,请您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伸手救救我们。
来自顿河畔罗斯托夫的信
战争结束十年了,战时的生活倒比现在还好些,最近尤其明显,每家食品店外总有千把人排队,等候那可怜的半千克糖或油。
集市东西非常贵,普通苏联人去一趟集市,就没了一个月薪水,所以唯有那些月收入三千以上或掌握公款的人才逛得起。
您自然很难了解平民百姓的生活并做出正确决策,但您应当多加了解,因为群众的精气神高于一切,当前紧张时期,更应达到其应有的高度。
部队同样士气低落,军官薪金不够花,总是欠债,因为物价高昂,而且商店没什么可买的。听一听人们排队时的言论吧,我们这些基层老党员臊得无地自容。
来自弗拉基米尔州亚历山德罗夫市的信
我们请求您过问一下亚历山德罗夫市劳动者的生活。
战争结束十年了,所有报纸、杂志、文学作品连篇累牍谈论巨大成就、人民生活相比战前飞跃提高之类。
但抬起眼来瞧瞧,实际情况怎样?
我们平民百姓觉得,您要么不知道真实情况,要么知之甚少,毕竟我国党和经济领导人从来都爱夸大现实、报喜不报忧。
像我们这种国家,和平时期食品供应原本不该成为问题。真无法相信,我们竟然这么穷,城市主要劳动群众的生活竟然这么难,市国营商店竟然这么惨淡。
我市商店无任何动物油存货,植物油紧俏,糖偶尔上架,卷烟为零,不见肉类,甚至面包都不多。
衣裤鞋帽等在亚历山德罗夫也没什么可选的。
劳动者们不得不把节假日用于往返莫斯科,购买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工人平均工资同战前基本持平——~卢布每月,物价则不然:比如战前白糖一千克4卢布30戈比,现在11卢布;饼干4卢布20戈比,现在9~14卢布;战前~卢布就能购置一身中档男装,现在则须~卢布。
要么多掏钱,要么就找投机倒把分子买。
自从商店供应吃紧,集市的物价也水涨船高,战前你花6~9卢布能买一千克最好的羊肉,现在25~30卢布了。
党员面对工人只会空话连篇,听了叫人难过。
依我们看,有人正在伤害劳动者、在他们中间制造不满。
格罗兹尼市企业、机关41人联名致Н.С.赫鲁晓夫的信
亲爱的、最尊敬的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我们是来自格罗兹尼各企业、家住本市不同地方的工人,想向您提出关于面包、糖、油、肉等食品销售中最无法容忍情况的集体控诉。
目前,在市内或工人新村购买1千克面包需排队3~4个小时。食堂和小吃部每人限购克面包或半个长条白面包,吃不饱也不能再要,他们说出售面包执行严格配额,却无人解释配额究竟是多少。
商店每1个月或2个月供应一次糖和黄油,因此几百人排长队,边排队边争吵、打架也就毫不为奇了。结果就是,假如一位工人不能排队3、4个小时买面包,除了在食堂耗个4、50分钟别无他法,糖和黄油什么味儿都快忘了。
不久前,苏共格罗兹尼州委审议了本市面包等食品的销售问题,但从那之后情况非但未见好转,反而日益恶化。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呼吁您——亲爱的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采取适当措施,处理那些对食品尤其面包销售有严重过错者,因为目前的局面根本无法容忍。
战争年代和战后几年,我们做好了准备,承受一切困难,但眼下在我们看来,已有充分条件满足工人和职员的需求,为他们提供足额面包及至少50%的糖、油等副食品。
我们每天孜孜不倦工作,我们供职的企业一贯完成国家计划,所以我们有权以自己的劳动换取对我们的关心和着想……
莫洛托夫州巴甫洛夫斯克市石油机器制造厂工人、苏共党员Л.И.索罗多夫尼科夫
在这里我请求你们着手干预居民食品供应的问题,如肉类、香肠、罐头、糖果、白糖、饼干、蜜糖饼和动植物油,以及服装如毡靴、皮靴、儿童鞋……
我们巴甫洛夫斯克离州府公里,商店除了茶叶和38卢布的糖果,几乎什么副食品都没有,夏天进货的白糖也少得可怜。
面粉每年只卖3次:新年、五一节和十月革命纪念日。
工人合作社,也就是我们自己的商店根本不卖黄油,香肠也完全没有……
商业机构努力采购更多工人们需要的商品,如毡靴、皮靴、透花纱、绵绸、毛料子、缝纫机等,想了各种办法,但进入零售环节,供工人购买的非常少。
我家7口人,估计将来更多,老婆是党员,以前在工厂铸造车间,现在不能上班了,二等残废,肺结核病,最小的儿子两岁半,也有病——妈妈传染的,她们都需要营养,主要是脂肪等,但商店买不到,除了私人市场:黄油每千克50卢布,肉20~25卢布。
天气越来越冷,我全家都没有毡靴,因为商店不卖,私人市场一双~卢布的买不起……我决定请求你们解决这些商品问题,惩治违反苏共全体会议决定的人,并采取措施……
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科特拉斯市工人、党员扎米亚京
我迫不得已给你们写信,提出向科特拉斯市民供应食品和基本必需品的问题。
过去十年,尤其是年生活物资保障情况非常糟糕。
商店有卖品质很差的鳕鱼,而且往往连续几个月断货,鲱鱼也有。
至于肉类,每年销售不超过5~7次,品质不佳,工人难买,因为要排队5小时,如果你和妻子是双职工,下班赶来早已卖光。
市场的牛肉24~27卢布一千克,猪肉27~30卢布,工人难以负担。
黄油每年供应三次:新年、五一节和十月革命纪念日,总要排队2、3个钟头才能买着……
话既说到这儿,工人和家属买个面包都要排队5小时,其他东西更别提了,而市领导却对城市居民食品供应不足的问题漠不关心。
至于其他生活物资供给如成衣、鞋靴、外套,不敢奢望,我本人度过了战后10年光阴,现在全家7口,买不上1米毛料子……
乌德穆尔特自治共和国沃特金斯克市工人Н.С.巴尔明
一年多以来,我们沃特金斯克一直缺少面粉、糖、油等基本食品。
比如~年,商店每个月都卖糖,每次几乎卖一星期,而今年5月1日至今,只在1~3个商店销售了3次,每次还不足1天。
本市居民被迫前往其他城市甚至邻州(如莫洛托夫州)买糖。
伊热夫斯克倒是不缺吃的,我们市民去那里买1千克糖或面粉却要排队一整天。
街坊邻居和工友同事之间聊的尽是去伊热夫斯克等城市买食品过节的话题……
另外,市民中还流传着关于食品短缺现状的不健康言论……
在厂党代会总结改选大会上,沃特金斯克市委负责人被问到关于我市食品短缺的问题,他的回答令现场代表们哄堂大笑,全对他的说法不满意。
请问,如果党员都不能得到清楚明确答案的话,又怎么向广大党外人士答复解释呢?
加里宁格勒州维索科夫斯基地区扎戈尔斯科耶七年制中学工会组长А.Ф.彼得罗夫
扎戈尔斯科耶工会小组指派我写信如下:
农村居民,尤其农村知识分子的供应非常糟糕。
教师工资不足以喂饱全家,也不够到农村消费合作社商店购买日用工业品。
老师们至今仍要远赴莫斯科或列宁格勒采购糖、砂糖、谷物和面粉,但教学期间除了节假日,哪有时间去呢?
学校曾对上级提出保障食堂必需食品的请求,却如石沉大海。
区党委和区消费联合社很清楚全区居民供应情况,可就是不采取行动。
加里宁州消费联合社同样对此心知肚明,他们做的只是在节日:新年、五一节和十月革命纪念日供应白面粉及糖果点心之类副食品,平常没有。这对吗?
强烈呼吁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必需食品……
基洛夫州“基林铁建”托拉斯第10建筑队工会主席罗曼诺夫
应第10建筑队工会及广大职工的委托,特此请求解决建筑队工人食品及日用工业品供应不足的问题。
州党组织和工会掌握建筑工人工业用品尤其食品短缺的实际情况,却至今未采取措施,任其恶化。
建筑队工会多次向纳戈尔斯基森工局工人供应处提出申请,约见了基洛夫州党委代表、林业与合金工会州委代表及“基林铁建”托拉斯负责人,毫无改观……
现提供工人供应处公共饮食保障方面的一组数据协助判断。
8月19日到10月5日,一百五十名工人、职员及家属从纳戈尔斯基森工局工人供应处供应站获得各类食品如下:肉和肉罐头千克、蔬菜(卷心菜、黄瓜)千克、食用油千克、白糖千克、硬糖千克、各色面食千克。
上述食品主要进入食堂,不在食堂吃饭的工人家属只能到食堂商店购买克人造奶油、谷类和1~2千克蔬菜,一个半月里没买到过1克肉和糖。
工人中间正在滋生不满情绪,部分人拒绝上班,部分人劳动合同期未满自行离职。
过去3、4个月未经批准脱离岗位者16名,多数是青年……
科斯特马州谢克沙姆斯基林业局局长М.В.亚季科夫
赫鲁晓夫同志,冒昧向您写信,告知您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况:
目前对我们工人的食品供应十分糟糕,我手下名工人,只供应千克面包。这些人单身未婚者极少,几乎每家都有3、4甚至8口,所以每天至少需要~千克面包喂饱多张嘴,可我们只有千克。
兄弟单位的情况基本类似,年秋,每天千克,更何况没有谷物或糖。
工人天天质问我为什么没面包、没糖、没谷物,我哑口无言,不知该说什么。
11月7日放假,工人们连1克糖都没有,没有任何过节的东西。
赫鲁晓夫同志,这种状态下我们怎么完成计划呢?
每天十几个女人抱着孩子找我哭诉,说她们在家没面包吃,丈夫从森林收工回来都没法开晚饭。
我不知道谁该对此负责,区委表示这就是极限了。
赫鲁晓夫同志,这封信肯定属实,我相信说实话只会起好的作用。
赛米巴拉金斯克市的Н.И.阿诺索夫
我们赛米巴拉金斯克市频繁出现面包短缺,尤其进入10月以来,面包店大排长队,从凌晨4点开始排。面包店早晨8点上班,11点就卖完关门了。而且大部分面包掺了黑麦,口感不好。
人们为买面包,不得不中途脱岗或迟到,因为准点下班以后什么也买不着。
商店的白糖从节日到假期之间供应,无其他甜食,饼干时有时无。
比如年10月25日之后,长时间不卖白糖和糖果,即使卖白糖也每人限购0.9千克,照样排长队。
油的情况同样不好,黄油几乎见不着……
如果我没说错的话,不仅大人吃不上维持健康的食物,连给小孩买吃的都难……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下塔吉尔市奥西波夫
如您所知,下塔吉尔是个大城市,但这座大型工业城市却秩序混乱。
在塔吉尔,尤其乌拉尔车辆制造厂新村,商店出现长时间排队买黑面包的情况,白面包就不用说了。
长长的队伍连站几个小时还不一定能买到,肉、糖、油、奶更加渺茫。
为了获得这些食物,说得客气点儿,跟打仗差不多。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我们苏联人习惯了困难,十分理解并且有办法应对这些困难,但当事情愈发丑恶离谱到不属于困难而是其他情况的时候,当人民群众无法及时买一块黑面包、下了班排队两三个小时却空手回家的时候,简直太过分了……
下塔吉尔对商业和居民供应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反应迟钝或根本不重视,所以局面不但没变好反而更糟了……
新西伯利亚市基里亚科娃、希维亚科娃、舒姆罗、雅科夫列娃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首先在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日向您表示祝贺。
大伙讨论了很久,决定写信告诉您一件事:我们在商业方面至今情况糟糕。
您或许不同意这一点,毕竟跟西方签了贸易协议,我们看报纸有所了解,也很高兴与邻国的关系改善。但国内贸易怎样,谁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