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与红丨从江西走出去的中国民办高校第一人
正文开始前:
我们7月底透露了想要写一篇江科的稿件计划,但当时我们并没完全确定,要不要写这样一篇——俨然已经过了高考热度,又恰逢网信办严打,敏感内容愈加敏感——的文章。
而且看起来也和房地产领域毫不相干,属实吃力不讨好。风险那么大,收益一点没有。最终我们还是写完了,虽然发稿时间比计划的晚了两个星期,实在是要查证的资料太多了,比如我们一字一句地看完了一份页的招股书。
在正式阅读之前,我们温馨提醒大家:这篇文章,一半是学术的干涩,一半是吃瓜的甘甜;一部分是企业透视和资本布局;一部分是民间野史和吃瓜猛料。
文章敏感,大家且读且珍惜,全文字,阅读约8分钟。
抛开道德层面不论,教育是门近乎完美的“生意”。
在每年9月开学时收取一整个学年的学费,只要学生不退学,未来3-5年的学费收入都会非常稳定,这将为民办院校贡献充沛的现金流,足以艳羡其他所有投资领域。
如果说在年以前,民办学校的学费收入还受到主管部门的限制,不允许自由定价。那么在新版民促法实施后,民办院校拥有了完全自主的学费定价权,不再需要顾忌政府部门的审查(部分城市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监管,但江西不在此列)。
而民办院校的营业收入,90%以上都来自学费。学费上涨,成为了民办院校增长营收的主要手段。相信近三年的家长们对此是深有体会,一年学费动辄两三万,甚者四五万。
来源丨江西《信息日报》.05.28
民办院校又分为K12教育(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如果说前者是类似古代私塾的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那么后者就更像是翰林院科举选才为国养士。
高等教育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一直非常向往的一个教育阶层。
“一身文武艺,献与帝王家”。江西才子之乡,宋朝以降兴学之风浓厚,“一门三进士,五里三状元”,“满朝文武半江西”。
如果说过去的教育桃李满天下,那么现在讲究的是晋升资本收割财富。
时间过渡到80、90年代,全国恢复高考之后,江西每年有超过35万人争夺独木桥,直入一本院校的难度堪称地狱级,每年有约7万人被分流进民办大学(无官方数据,以历史平均比例20%估算,该比例并非高考录取率)。
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西省内诞生了中国规模最大的民办高校——江西科技学院,在校生超过5万人。而江科背后更有庞然大物,正是如今风头无二、高歌猛进的高教第一股——中教控股。
7月28日,中教控股(港股上市)再次被上调评级,一个月内股价涨幅超过43%,8月10日股价攀至峰值17.32港元,创造了历史性的股价新高。
因疫情影响,股价在今年3月份一度跌至谷底(8.港元),但仅仅花了4个月,就走出一波强势翻涨的曲线,股价累计涨幅超过70%。
截至我们发稿前,中教控股的总市值已经攀升到.5亿人民币,以于果37.62%的持股比例计算,其身家已经突破亿元,相比19年上涨了30亿元。
开办学校没几年就做到全国第一,集团上市即登上板块龙头,股价3年涨了3倍多,身家超百亿……于果的发家路看起来顺风顺水。
新中国刚成立后没几年,一种从未见过的疾病开始在国内大范围流行。
患病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头痛,病情严重的还会引发脑膜炎、肢体瘫痪。这种病多发于七岁以下的儿童,有些孩子可能因此手不能动了,有些可能不会走路了,而且一旦得病就无法治愈。
这就是我们俗称的小儿麻痹症。
直到年,国内仍未能研制出低成本易推广的疫苗,采用的还是需要冷藏保存的液体疫苗,推广范围局限在一二线城市中。
所以在60年代初期,很多小县城、农村的医师甚至不认识小儿麻痹这个病症,也因此出现了很多延误治疗的病例。现在我们经常还能看见一些50、60岁的人手脚有残疾,多半便是因为小时候罹患小儿麻痹又没有得到正确治疗而落下的。
于果便是其中一例。1岁半时突发小儿麻痹症被误诊后,于果的左腿便落下了残疾,也因此时常遭到酗酒后父亲的打骂。
图文无关
年高考恢复,次年,于果满怀信心的参加高考,希望凭此改写命运,结果却因为腿脚残疾而被大学拒之门外,这也因此成为了于果最大的人生遗憾。
高考落榜后的于果从抚州来到南昌看望母亲,后被继父推荐,进了赣剧团干一些剧服设计的活,还由此结识了他现在的妻子,当时的剧团花旦,喻小梅。
当时普通百姓对小儿麻痹症有无知的恐惧,都认为这是有可能会遗传的可怕疾病,所以于果与喻小梅的结合,也并不容易。后来两人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喻恺,从姓氏就能看出一二。
苦日子并没有熬的太久,年,于果从俄罗斯赚回了万。
年12月,苏联解体,之后几年里俄罗斯经济陷入大萧条,GDP仅相当于美国的1/10,中国的1/5,轻重工业严重失衡,因此形成的市场缺口,被“中国倒爷”迅速占领,发家致富变得既简单又危险。
“当时俄罗斯什么都没有,什么东西都要从中国买,中国多烂的东西在俄罗斯都很好卖。”
90年代的俄罗斯贸易市场
彼时于果刚刚从上戏和中戏进修服装设计归来,开办了自己的服装店和公司(应该是)南昌长城服装贸易公司,还给自己改了个名字,于果(原名于勇民)。
到底是从大城市大院校学了些本事回来,虽然没赚到什么钱,但也凭借新潮考究的服装设计和裁剪,逐渐积累了名气和口碑,就连白领名流、高官政要也来找于果定制西装。
机遇往往出现在微末之中。
某日一位首长因为要出国到莫斯科公干,所以特意找来于果定制服装。期间说起俄罗斯正奇缺各种生活必需品,衣帽鞋袜之类的商品很是抢手,建议于果把制成的衣服拿到俄罗斯去。
90年初俄罗斯政局动荡,货币疯狂贬值,如果把衣服卖了卢布可能还要亏钱,但想做成美元生意,则要找到当地的黑道疏通各种关系,于果人生地不熟,只能选择最后一种贸易方式——以货易货。
他把俄罗斯的载重车、工程车运回国内,然后从国内换回旅游鞋、雨伞等轻工产品到俄罗斯去销售。这样来回折腾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让他做成了三笔生意,其中一笔更是大赚了一百多万元。
赚到第一桶金后,于果便不想继续在家乡搞服装生意了,那么干什么好呢?
办学校。
过去我们形容高考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因为相比起现在高达80%的录取率,80-90年代的高考录取率只有不足30%。要是某个村出了个大学生,不亚于古代科举高中。
南巡第二年,国务院出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提倡兴办民办学校,扩大高校招生人数,高考录取率才开始逐步攀升。
虽然国家大力鼓励民间开办学校,但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终归要蹚着不知深浅的水过河。
年9月20日,于果在香港文强贸易公司总经理张怡文的资助下,请来南昌大学校长潘际銮、美国国际管理学院副院长颜彼德担任顾问,创办了江西省高级职业学校(即江西科技学院前身)。
于果非常隆重地在南昌赣江宾馆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请来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等20多家媒体,进行舆论造势。
但到底是所民办高校,既无师资,又难就业,首届招生的情况非常惨淡,响应者寥寥,只有不足人前来报名。
如何突破社会成见,是摆在于果面前最大的难题。
于果看了看自己跛脚,觉得这或许就是契机。
年,联合国发起了一系列支持和声援残疾人平等权益的活动,呼吁全球各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