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世纪大拍卖

年8月30日,三十年前的明天,在俄罗斯联邦的土地上,发生了唯一的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国有资产拍卖活动。后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根久加诺夫回忆说:“这是一次世纪大拍卖,这是人类历史上最迅速、最疯狂的私有化大拍卖。”

莫斯科市民排队买生活日用品

进入20世纪80年代,苏联仍旧是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社会经济发展仍能满足老百姓的基本需求。但在当时,由于彻底背叛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为着极少数人谋利益的官僚特权集团的羽翼丰满与恶性发展,严重挫伤了广大人民群众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官僚特权集团高度渗透到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当时苏联科技人才的发明占世界发明的三分之一,但是这些发明不能得到推广,在生产中应用非常缓慢。

年初,苏共召开二十七大。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加速”发展战略的方针、目标和途径等,但实际效果还低于改革前的经济发展速度。戈尔巴乔夫把“经济改革”的困境归功于苏联的政治制度;另一方面“经济改革”的窘境又为私有化思潮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土壤。

年6月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提出了从根本上进行“经济改革”的任务,戈尔巴乔夫尝试着为私有化打开大门。

此后苏联社会围绕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先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进行改革的观念受到猛烈的抨击;主张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的思潮大行其道,一夜间竟成为舆论的主流。(为什么舆论能迅速转向,这个问题以后专题撰文解释。)

利用混乱改革掘得第一桶金的暴富者们推波助澜,日夜期盼着手中的非法财富合法化,而掌握大量国有资产的特权官僚集团和一些企业管理者则乘私有化之机“近水楼台先得月”。(此问题与国内长期焦点反思讨论的现象高度一致,也是国内东北地区快速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时在党的精英群体里,他们最渴望的就是把国家财富通过各种眼花缭乱的技巧化为己有。

私有化的实质,就是把本来属于国家即全民的资产乃至财产的所有权“重组”、“明晰”、“量化”给少数新贵。面对汹涌而来的私有化浪潮,作为最高领导人的乔总先是反对、接着观望、然后调和、妥协,直至转为完全支持。

乔总认为,公有制束缚人的劳动积极性,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他大力推行公有企业非国有化、私有化。他还以计划经济没有效率为借口,主张应完全放弃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快确立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年,苏联政府一直在研究和商量怎么指定“经济改革”方案。但在研究制定政府经济改革方案的过程中,出现了另一种美国代理人方案——沙塔林方案。

乔总采用了激进的“天计划”(沙塔林方案),该计划主张在大规模私有化的基础上,从年11月1日到年3月14日的天内,分四个阶段将苏联从计划经济迅速过渡到市场经济。

年,苏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关于企业非国有化和私有化原则法》,根据这项法律,到年底,苏联有近一半的工业企业将脱离国家的控制,到年这一比例将达到60%-70%。

莫斯科大学经济系教授布兹加林:“市场就像一只老虎,这只老虎管得不好就会从笼子里跑出来把人吃掉,这就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苏军军官与新自由主义者对峙

苏联的经济,从年起就呈逐月下降的趋势。年,开始出现二战后第一次负增长。据统计,—年,苏联经济年均下降近9.5%,而在年下降了15%。经济状况空前恶化,使得绝大多数群众的生活变得十分艰难。年,日用品消费品零售价格,比年增长了1.4倍,集贸市场价格增长2倍,而黑市和议价贸易的价格,则超过零售价格9倍。戈派代表人物波波夫就直言不讳地说,“别管老百姓,我们就是要在莫斯科,故意制造饥饿和全面紧缺的状态”。

在戈尔巴乔夫时代,私有化政策虽然对国民经济具有较强破坏性,但和叶利钦时代的私有化相比,“噩梦才刚刚开始”。乔总只是开启了私有化进程,而叶利钦彻底完成了私有化。叶利钦推行的“休克疗法”式的私有化,从物质或者精神上讲,都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的损失。

年12月19日,叶利钦发布总统令,批准《年国有及市有企业私有化纲要基本原则》,一场“休克疗法”式的“改革”在俄罗斯联邦全面铺开。

首先放开的是物价,物价很快像断了线的气球扶摇直上,到了年4月份,消费品价格就比年12月放开前上涨65倍。企业生产成本因原料价格放开而骤增,到年6月份,工业品批发价格上涨14倍,企业纷纷压缩生产,市场供求进入恶性循环。紧缩信贷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三角债日益严重。政府在年放松银根,增发的货币量是年发行量的20倍,通货膨胀率在印钞机的轰鸣声中高达%,到年物价上涨了多倍。

“休克疗法”的核心内容就是私有化。戈派代表人物盖达尔认为,俄罗斯唯一能走的只有市场化这一条道理,而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水火不容,因此必须彻底实行私有化。

俄罗斯大规模私有化是从无偿发放私有化证券开始的,本质目的就是将苏联几代人积累的国有财产转化为少数官僚特权阶层的私人财富。当时俄罗斯固定资产总量估算为4.3万亿卢布(用现在汇率计算已经根本没有意义,苏联计划经济计算实物生产量,尚未货币化,如按实际折旧估算,保守值2万亿美元)。政府决定先将其中的35%(即1.5万亿卢布)无偿分发给近1.5亿的俄罗斯居民。每个在年9月2日以前出生的俄罗斯人,都可以领到一张面值1万卢布的(当时相当于25美元)的私有化证券。

随着物价火箭速度暴涨(可参考年国统区金元劵),局势失控了,很多老百姓手里的私有化证券被一些人收购,这些人变成大股东。突然来临的市场经济,使得原材料随意自由定价,有关民生物资的生产中断。您想象在一个物资奇缺的环境,价值25美元的私有化证券的作用,比不上一大包卫生纸来的吸引力。所以民众纷纷低价出售,甚至无偿转让私有化证券,通过资料查阅,一瓶伏特加就可以换一张1万卢布面值的私有化证券,而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和之前隐匿巨额资金集团的代理人或投机者乘机低价收购。他们把这些证券集中投到一家企业,这样他们就成了这家企业的控股人,原来的国有企业顺理成章成为私人企业。

一万卢布私有化证券

那些控制了国有企业的人,并不关心企业的长期发展,而是想着尽快转手盈利,国企效益每况愈下,这就为贱卖国企做好了铺垫。家大型国企实际价值超过2万亿美元,最后却只卖了72亿美元。12.5万家国有企业平均售价仅有美元。比如,当时的乌拉尔机械制造厂,本是一家拥有3.4万名职工的大型国有机器制造企业,当时仅卖了万美元。这简直是一场俄罗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世纪大拍卖”,是既得利益者利用手中的权力,疯狂瓜分和掠夺全体人民财产的强盗行为。

在这场贱卖国企的私有化浪潮中,还有数千亿的资金外逃。俄罗斯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门类被寡头控制,而大量掌握核心军工机密和国防工业的专家则流失西方。这对俄罗斯的经济造成了难以言喻的深重灾难。

私有化与其说是解决经济问题,倒不如说是解决政治问题,是“5%的经济加95%的政治”。对于俄罗斯来说,要创造一个新生的资产阶级,更重要的是要摧毁共产主义政权遗留的经济基础。—俄罗斯“私有化之父”丘拜斯

大量苏联红军老兵,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最后不得不出售用鲜血换来的军功章维持生计;绝非危言耸听,查阅相关案件资料,苏联解体后~年期间大量年轻姑娘会莫名其妙地消失,再知道他们的消息时,便是被已经卖到荷兰红灯区、中东土豪别墅和美国赌场,无所事事的男性青年参加黑手党,犯罪率飙升%,街边每天都有饿死冻死的中老年人。据在俄罗斯当年做“倒爷”的东北人回忆,2个保温杯就能换一辆坦克,50斤猪肉换一辆飞机,一包香烟或一块巧克力任意挑选年轻姑娘陪睡一宿,一箱华丰牌方便面换一吨特种强度钢材,最惨的就是乌克兰,女性沦为“欧洲子宫”,这是血淋淋的教训。

当下俄罗斯人民无比怀念苏联时期一片干净、朝气蓬勃和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混乱三十年后,也发自内心的一致认为,“资本主义就是死亡”。

渤海策—洞察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变化,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意识形态变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8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