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购买阿拉斯加吃了大亏,很久后才发现捡
虽然美国现在的嘴脸很不讨喜,但这不意味我们的头脑中就要被灌输假历史,毕竟读者是无辜的。
年3月30日,美俄签订条约,阿拉斯加纳入美国版图,很多文章都说当时的美国吃了大亏有苦难言,很久以后美国才发现捡到了宝,真的是这样么?我们不讲今天,只讲当时的状况,这种论调显然是极其错误的。
美国也有喷子,他们也的确曾经不遗余力的抨击了购买阿拉斯加的始作俑者,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这笔有争论的交易,同时也有着无数的支持者,以至于当时的舆论媒体也泾渭分明的分为两派。
不要把当时的美国政客当白痴,不用讲今天,就当时而言,对美国来说购买阿拉斯加也绝不是赔本买卖,也正是因为清晰的认识到阿拉斯加的价值,所以购买阿拉斯加的动议在参议院,以37:2的高票、以压倒性优势获得通过。
美国当时购买阿拉斯加的行为有着极其充分的理由,并且沿着“初衷”这条主线,他们在国家层面的政治目的、战略目的、经济目的、惠民目的都已经达成,很多朋友却总是拿冻土说事,事实上,在动议购买阿拉斯加的时候,美国人从未期待过能在那里种植大豆玉米和土豆,甚至相关农业问题从未被提及。
▲这里所说当时的战略目的并非实际建设停满了军舰的战略港口,而是变相阻止英国不断向北美扩张,当时的英美关系非常紧张。▲
美国在获得阿拉斯加后,在初期确实缺乏经营,但并不是美国人觉得阿拉斯加不重要,他们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因为阿拉斯加的建设与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美国对阿拉斯加的获取遏制了英国向北美的扩张,暂时“冷处理”是避免过分刺激英国而采取的必要手段,谁都不想打仗,何况面对强大的对手。
最早提议购买阿拉斯加的人并非西沃德,而是加利福尼亚州参议员葛文,虽然他的购买原因中,有一部分并不能在当时立刻实现,但是他所叙述的购买理由也并非全都是憧憬未来,现实利益中包含着比如诱人的经济价值、太平洋大国的基石、国际贸易的跳板等等。
▲如果以今天的视角来看,葛文的购买理由早已全部达成,但我不想这样叙述问题,咱们就以当时的情况,以当时的政治、经济眼光,论证当时阿拉斯加所具备的价值。▲
早在美国接手阿拉斯加之前,这里就聚集了难以计数的数万淘金者,这里说的淘金者并非泛义,他们就是真实的金矿开采者。
请注意,美国历经44年开采,仅统计阿拉斯加最大金矿的销售额就高达1.5亿美元,足够购买20个阿拉斯加,而阿拉斯加的金矿又以分布极广著称。
早在年就勘定了阿拉斯加的矿产资源,这是令人艳羡的财富。
阿拉斯加的水产资源更是丰富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从地理位置上看,更是有着绝佳的战略、经济意义,这些都是购买之前就已经得知的,从哪儿能看出来这是笔赔本的买卖呢?
“我们购买的土地距离日本不远”
“我们购买的土地距离日本不远”,在接见前往美国购买武器的日本特使时,斯沃德不厌其烦的一直重复着这句话,实际上这也是西沃德全力促成土地交易的原因之一,他就是要通过购买阿拉斯加,让中国、日本、澳洲等国家在商业上与美国太平洋海岸密切相连,美国如果得到阿拉斯加这个立足点就可以进一步控制太平洋,同时它也是美国与亚洲之间的跳板。
阿拉斯加是两个大陆的连接点,是美国和亚洲的桥梁,是美国跨越太平洋的必经之路,阿拉斯加的购买是西沃德实现建立太平洋商业帝国梦想的关键一步,是美国走向亚洲的关键一步,北太平洋终会成为美国权利扩张与贸易繁荣的舞台。
我们来看看葛文的购买理由:
①葛文主张美国成为太平洋大国,所以美国的实力绝不能仅仅体现在本土,它必须要建立在本土+太平洋势力的基础上,这是统治太平洋的根本,而阿拉斯加独特的地理位置恰恰是问题的关键。
②阿拉斯加并不只是一个象征,阿拉斯加绝佳的地理位置,应该被打造成真实的海军基地,在这里美国的军舰可以自由进出,并且可以以此为基地充当防御堡垒,抵御外敌。
▲这一点,当时并未立刻实现,现在的状况与当时价值无关,不提,但海军基地的构想绝对不是臆想。▲
③西海岸以捕鱼业为生的从业者们都有诉求,迫切希望获取阿拉斯加周边海域中丰富的渔业产品,这是渔民们的现实利益,在那个年代,捕鱼业养活了大量美国人,尤其是沿海地区,所以经济利益必须得到重视,因为它关系着国家的税收和渔民赖以生存的渔业收入。
④太平洋将会在世界的今后发展中成为一个重大的机遇,它可以繁荣经济发展,并从此将美国推向世界并占据世界主导地位。
如果葛文购买阿拉斯加的理由不够充分,我们再来看看条约的最终签订者西沃德的购买理由:
①中国、日本、澳洲等国在商业上与美国太平洋海岸紧密相连,阿拉斯加是贸易活动的重要跳板。
②通过国际贸易,美国可以实现自己超群的国际商业价值,而这离不开阿拉斯加这个重要的立足点。
③美国得到阿拉斯加就可以控制太平洋,这是未来美国太平洋商业帝国的基础。
④阿拉斯加在战略上是美国向亚太地区扩张的关键所在,是建立太平洋霸权的关键所在。
⑤阿拉斯加自身的价值在于茂密的森林资源、丰富的矿藏、诱人的渔业资源。
总的来说,西沃德的观点是-北太平洋必然会成为美国国际贸易和权利扩张的舞台,所以阿拉斯加必须被纳入版图。
外交委员会提交国会的报告是这么说的:
①渔民们渴望分享阿拉斯加周边的渔业资源。
②俄美友好。
③防止阿拉斯加落入英国之手。
④建立海陆霸权。
⑤推动美中、美日商业交往、贸易关系。
▲以上的购买理由不能说不充分,不能说不实际,不能说没有眼光或远见,唯一不同的是政治因素方面,为何美国在购买原因中要提及俄美友好?而英美当时又是什么关系,为何他们不友好呢?▲
俄国为何要卖阿拉斯加
①战略中心转移俄国盯上了中国土地。
鸦片战争后,俄国看清了清政府的懦弱和无能,面对着英法联军的阻挠,俄国的扩张受到影响,但如果在中国攥取利益困难程度将会大幅降低,俄国打算夺取黑龙江流域的土地,他要在中国的土地上与英法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争夺战。
《中英条约》签订,俄国感到恐慌,如果英国势力在中国不受限制的不断扩张,那么将会影响自己在中国北方的“权益”,这其中包括了领土和经贸两方面。
多方出击,以俄国的实力做不到,所以沙俄出于自己安全和能力方面的考虑决定停止东扩而开始全面倾向于南进,他们觉得和清政府开战,根本不费什么气力,更不会象对战英法一样,让俄国政权都陷于危机。
②阿拉斯加这颗胜利果实难以保全。
克里木战争使当时的俄国彻底放下了身段,不再盲目自信自己的实力,到战争结束,俄军损失52万人,损失的舰船难以计数,俄国根本不具备一个能够控制太平洋的舰队,而兵力上,就连后备兵也都投入了战场,再次吸纳、训练兵源不切实际,全国库存的武器弹药全部耗尽,从民间抽调的劳动力和高额的临时军事税收已经让农业陷于崩溃的边缘,对外扩张的节奏必须放缓,否则整个俄国将面临全面崩盘。
借由此次战争,沙俄政权看清了现实,想要通过武力手段保住阿拉斯加已经非常不切实际,失去霸权地位的自己,如果一意开战最终还是会落得个被群殴的悲惨局面,而一旦落败将不会有上次的好运气,恐怕自己的政权都要自此灭亡,领土遭人瓜分,毕竟此前消耗了太多的国力、军力、民力。
阿拉斯加对于英国非常重要,而经历过战争,英俄两国关系降低至冰点,随时可能再次爆发大战,俄罗斯的国力、军力和同盟力量绝对无法再次面对英法联军的进攻,从军事上来说,只要英国想要阿拉斯加,随时可以取走,而俄国可以随便抗议,但就是不敢武力回击。
③经济实力遭受打击。
俄国对金钱的渴望无与伦比。伴随着战争的是无底洞一般的巨额开销,为此沙俄消耗了8亿卢布,它没有钱再对阿拉斯加进行开发,虽然看上去很美,白令海峡成了自家海峡,但现实很骨感,没有钱的沙俄已无力开发,况且即便开发的再好,也有可能被英国占据,这是俄国所绝不想看到的。
讨债鬼俄美公司,说是公司,其实就是俄国政府部门的分支机构,只是代表名义不同而已,它拥有着两百多年的掠夺史,因为清政府的无能,破产者众多,国力和购买力相应下降,做为俄美公司的最重要的倾销市场,它的败落引发俄美公司销售业绩大幅下滑,同时它还面临着美国、英国、加拿大同行的激烈竞争,而资源源头又被俄美公司无节制的滥捕行为耗尽,所以这个嗷嗷待哺的巨婴有着超级强悍的消费能力,年年亏损,年年要钱,年年都是濒临破产的状态,而阿拉斯加就是俄美公司名下产业。
④俄美有着共同的敌人,即英法联军。
在美国内战时期,英法是坚定站在南方政权一边的,这种支持分裂的行为让美国忿恨不已,而唯一支持美国的大国,只有俄国一方。
俄国一直对于克里木战争的失败耿耿于怀,所以与美国结盟的意愿比较强烈,至少不能再多添一个颇具实力的对手,本着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原则,美国成为俄国的最佳合作伙伴,甚至他们在利益互有侵害的时候,也能保持克制甚至不了了之。
祸水东移,如果阿拉斯加卖给美国,可以进一步加剧英法联军与美国的抵触关系,而美国则会因此和俄国进一步加强良好的外交关系甚至进展到同盟关系,美英矛盾的加深有利于俄国自身安全。
⑤美国遏制了俄国在北美大陆的南扩。
美国不会不防备俄国,对于政治家而言,没有绝对的朋友,也不会有绝对的安全,当时俄国在太平洋上的势力可以说是绝对的霸主,黑龙江出海口、夏威夷、萨哈林、加利福尼亚、阿拉斯加、勘察加、阿留申等等,无一不代表着俄国在太平洋上的霸主地位。(只不过当时俄国海军力量比较薄弱,这是软肋所在。)
对于这些,美国看在眼中,怎么会不忌惮俄国的扩张,而为了消除这一影响互信的暗钉,俄美签订约定划清了两国势力界限。
⑥英军对阿拉斯加的占领箭在弦上。
年,阿拉斯加发现金矿,无数淘金者涌入,而俄美公司的力量完全无法控制,武力夺取阿拉斯加更是所有英国人都知道的口号,报纸上大肆鼓吹、宣扬,英国也早已考虑将阿拉斯加纳入版图,因为相应的-英国也不想俄国占据,更不想被美国人占据阿拉斯加。
英国与美国的关系
日不落终见日落,英国由极强走向衰弱,简单的说,美国逐渐走向富强,大多数冲突都是以英国让步收场,两国在经历独立战争、二次美英战争后,还发生过边界纠纷,边境封锁、贸易禁运更是惩罚手段之一。
加拿大年才真正独立,十八世纪就沦为英属殖民地,当时还受英国管控,对此美国不得不防。
如果说英国向北美的扩张令美国忌惮的话,那英国支持南北战争的南方势力后,美国对英国就很纯粹的是忿恨了。
这场战争结束于阿拉斯加纳入美国版图的两年前,虽然最终美利坚合众国战胜了美利坚联盟国,但战争中英国人所扮演的角色对美国人来说太不光彩,这也就加深了双方的矛盾。
甚至可以说,美国可以不在乎阿拉斯加,甚至假设美国根本不知道阿拉斯加的价值,但英国想要的资源美国拿下了就没错,自己的实力可以不被增强,但敌人的势力绝不能被增强。
当时英美都是一嘴毛的状态,就阿拉斯加来说,有着牵制或说遏制英国的作用,仅这一个原因,就足够美国购买阿拉斯加了,况且万美元在那个年代虽说是笔巨款,但也只是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的一笔钱,少了这笔钱美国也无所谓,现金结账无需账期。
俄国并不像某些朋友写的那么弱智,他当然知道自己出售阿拉斯加到底意味着什么,俄国人也会看地图······但是对于没法保住的土地,换钱总比被英国抢去要好吧,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而并非俄国没有远见,所谓的利益是要靠实力来维护的,而且随着远东战略的变化,对俄国来说阿拉斯加的战略地位必然下降,阿拉斯加从战略扩张基地沦为始终无法得以消化的鸡肋。
在大量攥取黑龙江流域利益后,俄美公司的高层竟然主动调整了战略计划,不仅仅是因为阿拉斯加难以保全,主要原因是当时他们在黑龙江流域的利益太过巨大,已经不是区区阿拉斯加可比,所以仅就当时而言阿拉斯加的丧失并非不可承受之痛,而交易本身也符合当时俄美双方利益。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