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追踪俄乌冲突4个月,各方得失几何

自2月24日俄乌冲突全面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经济、金融、能源等多个领域对俄罗斯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制裁,而乌克兰则获得了巨额的军事、经济和人道主义援助。与此同时,俄乌冲突的“冲击波”已传遍全球,世界正面临多重挑战。6月24日,这场冲突迎来4个月的时间节点,各个利益攸关方究竟得失几何?

当地时间年6月18日,顿巴斯解放者纪念碑在炮击后升起浓烟。本文图均为人民视觉资料图俄罗斯:乌东取得进展,消耗战下遇“前所未有”制裁,但比预期“能打”2月24日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后,俄罗斯初期由北部、东部及南部向乌克兰推进,对基辅、马里乌波尔、哈尔科夫、赫尔松等主要城市发起进攻,但进展相对缓慢,俄乌双方陷入僵持。3月底,俄国防部长绍伊古表示“特别军事行动”第一阶段主要任务已经完成,俄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解放”顿巴斯这一主要目标上。

多家西方媒体分析认为,冲突焦点东移至顿巴斯地区后,俄军取得了“缓慢但重大”的进展。目前,顿涅茨克州及卢甘斯克州大部分地区已被俄军控制,乌东地区激战仍在持续。如果俄军在北顿涅茨克及利西昌斯克的军事行动取得成功,整个卢甘斯克州将处于俄罗斯控制之下。此外,俄军也在乌克兰南部继续推进,于5月20日控制了马里乌波尔,目前仍在加强对扎波罗热地区的地面攻势。

冲突升级以来,俄罗斯仅于3月两度公布伤亡信息,3月25日最后一次官方数据显示共有名俄军士兵在“特别军事行动”中阵亡。然而,随着冲突持续、迎来4个月的关键节点,外界对于俄军伤亡数据的评估也逐步上升。

据《卫报》及《纽约时报》报道,西方官员估计,俄军在乌出动的部队总人数应该在15到20万之间,而俄军截至6月的真实伤亡人数或已超过俄官方数据的10倍,大量武器装备也遭到损坏。另据乌军消息,俄罗斯已开始启用冷战时期的T-62坦克,并重建部分营级战斗群(BTG)。独立防务资讯公司罗尚咨询(RochanConsulting)表示,这“凸显了严重的人力问题”。5月25日,俄罗斯宣布取消本国及外国公民与俄军方签署首个兵役合同的年龄上限。半岛电视台分析认为,这表明俄罗斯可能希望为其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招募更多士兵,以解决兵力短缺问题。

但《金融时报》指出,俄军目前在装备和人员领域仍较乌方占优。《卫报》同样坦言称,西方官员倾向于过高估计俄军伤亡,而在俄军压倒性的炮火优势下,即便是乌军内部也承认俄军在乌东战场的伤亡要远低于乌方。

在俄乌陷入拉锯战的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制裁。

俄乌冲突升级后不久,西方随即宣布将俄部分银行排除出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系统之外,一度导致卢布汇率暴跌。与此同时,西方还发起对俄罗斯公司及个人的制裁,冻结乃至没收其财产,涉及千余名政商界人士及其亲属。能源领域,美国早在3月便宣布禁止进口俄石油及天然气,英国随即宣布将于年底前逐步摆脱对俄石油依赖,欧盟则宣布将于8月前停止进口俄煤炭,但未就天然气相关制裁达成一致。在冲突阴云之下,麦当劳、西门子、苹果、耐克、阿迪达斯、网飞等多行业知名国际企业也陆续宣布暂停在俄业务或撤出俄罗斯市场,所有俄罗斯航班均已被禁止进入美国、英国、欧盟和加拿大领空,对俄民众生活及出行造成影响。

不过,尽管俄罗斯经济一度受到制裁严重冲击,但仍比预想中“能打”。面对西方重重制裁,俄推出天然气“卢布结算令”,4月初以来四次下调基准利率,以稳定本国货币和金融体系,卢布随之成功反弹。与此同时,高企的能源价格弥补了俄出口损失,俄能源出口也正由西方向东方印度等国转向,寻找新的“出路”。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文称:“在西方国家‘前所未有的严厉’制裁下,俄罗斯经济只受了‘皮肉伤’,并没有伤筋动骨。目前,卢布已经收复全部失地,俄罗斯实体经济也呈现出‘惊人的弹性’。”

当地时间年6月4日,顿涅茨克地区,当地冲突仍在持续,城市街头满目疮痍。居民持续撤离。乌克兰:乌东告急、难民涌出,西方军援不断,开启入欧“快车道”西方官员普遍认为,俄乌冲突“主战场”转移至乌东地区后,乌克兰已明显陷入劣势。当地时间6月2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俄罗斯目前已控制乌克兰近五分之一、约平方公里的领土,俄乌两军战线长度超过公里。截至目前,俄乌冲突主要集中在北顿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卢甘斯克州州长谢尔盖·盖代承认,在整个卢甘斯克州,乌克兰完全控制的城市只剩下利西昌斯克,俄军已控制北顿涅茨克80%地区。此外,俄军还在对乌各地发起炮击以打击乌军事基础设施,东部及南部城市为其重点打击对象。

在经历了4个月的消耗战后,乌军损耗巨大。据英国《卫报》6月10日报道,国际战略研究所数据显示,乌军共有约12.5万名士兵,另有10.2万名国民及边防警卫军。但乌总统顾问透露,随着乌东战况日益焦灼,乌军当前每日伤亡总人数处于高位,在-人之间浮动。乌克兰军事情报局副局长斯基比茨基(VadymSkibitsky)则表示,乌克兰当前每天使用-0发炮弹,并已“几乎耗尽”其库存的苏联毫米标准炮弹。

与此同时,乌克兰难民仍在持续不断地流向周边国家。据联合国难民署(UNHCR)最新数据,自2月24日至6月7日,约有万人离开乌克兰,欧洲各地至少有万来自乌克兰的难民。此外,尽管乌安全局势依然不稳,但已有乌公民返回乌克兰。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因家园遭到破坏、难以找到工作而只能选择再次离开。

不过,与频繁受到制裁的俄罗斯不同,自冲突升级至今,乌克兰收到了大量来自西方国家的军事援助,且仍在不断呼吁西方给予更多支持。

作为乌克兰第一大武器援助国,美国已向乌提供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亿元)的军事援助。6月15日,拜登又宣布一项价值10亿美元的最新军事援助,其中包括海岸防御武器及顿巴斯行动所需的火炮等,这也使得美对乌军事援助总额超过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亿元)。

波兰紧随美国成为乌克兰第二大武器援助国。据波兰和美国媒体报道,波兰已向乌运送价值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亿元)的武器,包括多辆坦克及大量反坦克导弹、迫击炮、弹药和无人飞机。

英国政府5月表示,将援助乌克兰军队4.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37.6亿元),另外承诺为乌克兰提供电子战设备、GPS干扰设备和数千台夜视设备,并于6月宣布将向乌追加提供少量M多管火箭炮系统。

另据法新社统计,自今年2月以来,加拿大向乌克兰提供了2.62亿加元(约合人民币13.85亿元)的军事援助。5月下旬,加拿大政府又表示将向乌追加提供2万枚炮弹,以配合其此前援助的M榴弹炮,加强乌克兰在顿巴斯地区的防御能力。

因对乌军援缓慢而受到指责的德国也于6月16日与法国共同宣布将进一步加强对乌支援,并于6月21日公布已拨付及未来计划向乌提供的武器清单,确认德国将向乌克兰运送30门猎豹自行高射炮、IRIS-T防空系统、“眼镜蛇”COBRA火炮定位雷达系统等武器装备。同日,乌国防部确认德国提供的自行榴弹炮已运抵乌克兰。

除上述国家外,北欧、中东欧及部分亚洲国家均承诺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援助,涉及物资包括“标枪”反坦克导弹、“毒刺”导弹、榴弹炮、反坦克地雷和反坦克炮、手枪以及各式弹药。

与此同时,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进程也因俄乌冲突进入“快车道”。2月28日,泽连斯基签署文件,要求欧盟紧急通过乌克兰加入欧盟的申请。4月8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向乌克兰提交入盟相关问卷。6月17日,欧盟委员会建议给予乌克兰欧盟候选国地位。6月23日,在当天的欧盟峰会上乌克兰被正式授予欧盟候选国身份。

当地时间年5月4日,法国斯特拉斯堡,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将在6个月时间内全面禁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欧盟:酝酿第七轮制裁,内部分歧日益加剧,对俄制裁代价渐显自俄乌冲突升级以来,欧盟已对俄实施六轮制裁,涉及金融、能源、运输、媒体、外交等诸多领域,同时还因白俄罗斯“支持俄军事行动”而对其实施制裁。然而,鉴于欧盟对俄能源依赖极高,在对俄能源制裁上,欧盟内部始终存在分歧。

早在5月初,欧盟就已提交对俄第六轮制裁草案,内容包括多数成员国应在今年年底前停止进口俄石油。然而,由于包括匈牙利在内的多个成员国担忧对俄制裁影响本国能源供应,欧盟内部磋商一度陷入艰难境地。直至6月3日,欧盟第六轮制裁才“姗姗来迟”,称将在6个月内停止购买俄罗斯海运原油,并在8个月内停止购买俄石油产品,但依赖俄管道原油的成员国可以得到临时豁免。

目前,欧盟正在酝酿对俄罗斯的第七轮制裁,但内部分歧仍是“绊脚石”。据路透社6月20日报道,欧盟外交官表示,欧盟27个国家中约有三分之一(主要是北欧和欧洲东部国家)希望欧盟委员会开展对俄第七轮制裁工作。然而,德国等国家更希望把重点放在实施现有的制裁和堵塞漏洞上,而不是开始商定新措施的复杂过程。而在能源问题上,天然气高度依赖进口的欧洲国家更是日益撕裂,德国摇摆不定,匈牙利坚决反对能源禁令,而波兰则表示希望将制裁范围扩大至天然气禁令。

此外,在给予乌克兰新军事支持的问题上,欧盟内部也存在较大分歧。目前,欧盟已经从“欧洲和平基金”中向乌克兰提供了20亿欧元的军事支持,以瑞典和波兰为代表的北欧和东欧国家呼吁立即向乌克兰支付额外资金。但德国等国以预算问题为由,不愿进一步利用“欧洲和平基金”,认为存在没有足够资金应对其他危机的风险。

与此同时,对俄制裁的代价也正在欧洲各国逐渐显现。俄乌冲突影响下,各国对冬季“缺气”的担忧日益强烈,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多国相继宣布放宽对煤炭发电的限制,被欧盟指责“不要向肮脏的化石燃料倒退”。与此同时,居高不下、屡屡“爆表”的通胀率也令欧洲各国民众苦不堪言,疫后经济复苏更是难上加难。据欧盟统计局初步统计数据,受俄乌冲突影响,能源市场持续动荡,食品价格飙升,5月欧元区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8.1%,再创历史新高。法国、德国、比利时、英国等多国工人陆续走上街头举行罢工或游行示威活动,抗议生活成本的上涨与工资的缩水。

据新华社报道,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6月20日表示,能源价格攀升、供应中断及更多不确定性对欧元区经济活动带来不利影响,欧洲高通胀已经蔓延至各个行业。因此,欧洲央行打算在7月举行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加息25个基点,并预计将在9月份再次提高关键利率。

当地时间年2月28日,美国特拉华州,当地准备运往乌克兰的军事装备。美国:制裁俄能源同时拉拢产油国,大笔开出对乌军援清单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随即于3月宣布全面禁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并称正制定长期战略以减少欧洲盟友与合作伙伴对俄能源依赖。但另一方面,美国总统拜登却在不断为能源奔波,有意拉拢产油大国。

早在3月初俄乌局势降温未果、全球能源供应紧张之时,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便频频要求欧佩克中拥有剩余产能的沙特、阿联酋提高石油产量,帮助其减小对俄能源依赖。近日,由于美国平均汽油价格飙升至历史新高,即将迎来中期选举的拜登被曝正在考虑“向现实低头”,即使无法与伊朗就恢复年的核协议达成一致,也可能允许更多受制裁的伊朗石油进入全球市场。

此外,拜登政府此前也还在斟酌其他方案,比如“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俄罗斯石油。而在“欧佩克+”6月2日同意提高石油产量后,美方还宣布拜登将于7月中旬进行其任内对中东的首度访问,将到访以色列、巴勒斯坦及沙特阿拉伯。尽管拜登政府表示此行重点为安全问题而非能源问题,但CNN刊文称,拜登出访是为说服沙特开采更多石油,帮助缓解美国汽油价格飙升带来的政治影响。

同时,由于美情报部门认为沙特王储萨勒曼可能下令杀害记者卡舒吉,拜登此前曾明确表示将避免与沙特王储直接接触。因此,拜登出访沙特、“言行不一”也招致国内众多批评,称其因控制油价需求而“失去道德指南针”。

在拉拢产油大国的同时,美国也不断大笔开出对乌军事援助清单。根据美国防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7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