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见啥让普京这么不要命,顶着疫情也要搞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昱
当地时间6月24日上午,虽然被一度推迟,但俄罗斯胜利日大阅兵还是举行了。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期间,全球一切大型公开活动都叫停了,唯独俄罗斯阅兵是个例外。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硬搞,让人想起年莫斯科兵临城下时那次阅兵或者年苏联穷得揭不开锅时也要硬拼出来的那一次。
但看着那么多不戴口罩的棒小伙子、大姑娘排着密集队形、人挨人地打红场走过,昱弟心里不禁打怵,这要是哪位得了病,咳嗽一声,事儿就大了,不仅整个方阵怕是得一锅端,估计连台上没戴口罩的普京和那帮独联体国家首脑也难免被隔离检查一大顿。俄罗斯人为了办这场阅兵,那真是下了血本了,拿出了只属于战斗民族的要面子不要命的风格。
但问题是,这场阅兵对俄罗斯整个国家以及普京个人而言,真的只是个“面子”而已吗?俄罗斯为什么对一场并非整数年的胜利日阅兵执念如此之深呢?
1
这个世界上,有些民族很脆弱,比如法国人,工资、福利、退休金稍微降一点就上街了,再被逼急了还可能恢复巴黎街垒的光荣传统、搞个革命啥的。
另一些民族则特别“坚韧”,不被逼到实在活不下去绝不会造反,比如……
但俄罗斯这个民族就特别怪。
它时而特别坚韧,比如年卫国战争刚开打那会儿,德国装甲集群几个铁壁合围,苏联有万生力军在开战头半年内还没怎么比划就伤亡或被俘了,希特勒兴奋地宣称“苏联就是一栋摇摇欲坠的破房子,靴尖踢一下就倒了。”
但苏联后来居然撑了过来。
但它时而又特别“脆弱”,比如半个世纪后的年,头半年前华约开会,还有一堆东欧小弟跟着喊“”、鼓吹苏联老大哥要跟美帝再对线20年呢。谁想下半年一开始,华约就突然解散;到了年底,整个苏联也跟着灰飞烟灭。
这个民族展现坚韧的一面还是脆弱的一面,红场上的阅兵总是个特灵的测温器。年苏军顶着德军轰炸的风险在红场阅兵,检阅完毕直接就到莫斯科郊外前线去跟德国人开打,证明这个国家确实士气未灭。
到了年,苏联阅兵时台下有观众直接打出横幅要戈尔巴乔夫下台、苏共解散,导致这一年的阅兵纪录片剪都没办法剪,最后闹了个“不慎丢失”了事。所以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苏联最后一次阅兵的影像资料,是年的。
所以红场阅兵对这个国家来说确实意义重大,越是危机时刻,越是一定要搞。
但同理也可以反推,每当俄罗斯不顾任何风险,一定要搞阅兵时,它就也到了相当危险的时刻。
2
实际上,在阅兵盛况的背后,俄罗斯目前面临的困局确实是相当凶险,有几个危机已经不约而同地围剿了过来。
首先是石油问题,普京在台上这20年,俄罗斯经济之所以能复苏,国际原油价格维持在高水平上居功至伟。然而眼下,国际石油价格在疫情和石油战的双打击下,已经降低到了最低点,到了不足20美元一桶。而俄罗斯的石油工业与沙特不同,生产一桶石油的成本就是20美元。
这就是说,眼下石油产业这根俄罗斯的经济支柱,持续在亏本状态下运营。它生产的石油越多,从俄罗斯经济血管中流出的血也就越多。
据西方媒体的最保守估计,自3月俄沙石油谈判正式破裂以来,俄罗斯单在原油生产一项上就已经亏了上百亿美元。
眼下俄罗斯的原油储备已经“爆仓”了,而且是字面意义上的“爆仓”:
据俄新社6月5日报道,隶属于俄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一家热电厂的储油罐突然损坏,足足2.1万立方米柴油泄漏。燃油渗入土地,并流入当地的安巴尔纳亚河等河流。
被柴油染得鲜红的安巴尔纳亚河,恰似俄罗斯经济正在发生的大出血。
这是自切尔诺贝利事故以来,俄罗斯所面临的最大一次环境事故。光善后一项,少说又要赔进去上百亿美元。
此事还给国际原油买家传递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俄罗斯的原油和成品油储备能力已经逼近极限,这个国家已经快扛不住长期的石油低价战了。
金融大鳄们嗅到这个信息后,正在变得更加疯狂。
果然,俄罗斯国家控股的几家主要石油公司的股票自事件发生以来一直在大跌。外有金融大鳄催逼,内有环境事件频发。石油产业这根俄罗斯赖以续命的经济支柱眼看就撑不下去了,而且在可见的未来,也没有解套的希望。
3
当然,还有疫情问题,别看阅兵式上主席台上的首脑和受阅士兵都没戴口罩,好像俄罗斯疫情阴霾已经过去了。但实际上,俄罗斯的疫情问题不容小视。
据俄罗斯官方自己承认的数据,截至6月24日,俄罗斯的新冠肺炎累计确诊人数超过60万,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巴西。
俄罗斯目前的疫情趋势,也远非其卫生部门所宣称的“得到了有效控制”。3月份疫情在欧洲爆发之初,俄罗斯控制得确实不错,确诊人数一直维持在三位数。但进入4月之后,俄罗斯的情况急转直下。5月以后,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在1万左右。时至今日,俄罗斯每天新增确诊数依然在例以上。
身处疫情重灾区,出场人员都不戴口罩,俄罗斯人也是真敢。
相比之下,欧洲其他国家眼下都已经从疫情中一点点爬了出来。原本疫情严重的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眼下的每日新增人数不足,曾经的“重灾区”意大利甚至只有上下的新增确诊人数。
疫情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俄罗斯近年来在公共卫生上的投入是不够的,俄罗斯的公共卫生体系依然保持着前苏联那种“全而薄”的状态。俄罗斯承袭了苏联时期的免费医疗政策,“全民免费医疗”的原则甚至被写入了年的联邦宪法。
而在经济已然破产的90年代,要维护免费全民医疗,就只能缩减医疗其他支出。于是俄罗斯的医疗工作者当时平均只能拿50%的工资,成批的医疗精英出走他国。导致俄罗斯医疗人才极其匮乏,去医院排的队永远是最长的。
在年上台后,普京在其他方面都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为了维护其民意基础,他唯独在医疗上不敢这样做。另一方面也不舍得花大价钱对医疗进行全面改善。这次疫情一来,表现就异常之拉胯:
比如坚称不存在呼吸机短缺的俄罗斯,实际上很多呼吸机还是上世纪90年代苏联末期生产的。今年5月,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两家收医院接连发生火灾,一查原因,居然是呼吸机老化短路!
因患了新冠肺炎住院,却死于火灾。俄罗斯人民真是生的硬核,死的奇幻。
而疫情肆虐给俄罗斯造成的经济损失更甚于原油危机,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长列舍特尼科夫日前曾表示,受疫情限制措施影响,俄罗斯每天都损失约1,亿卢布(约合13.42亿美元)。而审计署署长库德林预测,俄罗斯的失业率可能会增长一倍,达到10%。
4
更为关键的是,疫情还暴露了已经持续运行20年的普京式政治体系的弱点。
疫情汹汹,我们却没有看到普京身边出现的类似中国的钟南山、张文宏式的专家型干将,甚至连特朗普身边那种敢跟总统叫板的“抗疫队长”福奇博士这样也没有。
刚刚被普京钦点、接替梅德韦杰夫的现任总理米舒斯京,以及此次俄罗斯防疫的总指挥副总理戈利科娃都跟透明人一样。
俄罗斯民众看到最多的依然是普京一个人在一线忙活:抗疫举措、复工复产时间,甚至放多少天假,每一个决定都必须普京事必躬亲才能算数。
俄罗斯偌大的一艘巨船,似乎只有普京一个人在掌舵、操帆、当领航员、擦甲板……
这着实是一种无奈,这20年来,普京依靠自身的执政魅力征服了俄罗斯,但与之相对的,俄罗斯变得只有普京才能操纵得动。
普京是地缘政治的高手、是大国博弈的硬汉,据说还会柔道、能骑马、驾坦克、开轰炸机……但他真的能样样全能吗?人终究不能是完人,疫情一来,医疗服务、民生保障、社区动员以及各行各业的生产细节,这些具体事务的安排显然并非普京所长,但他又不能不管:因为除了他没人管得动。
俄罗斯在历史上向来有依赖强人政治的毛病,但现在看来,普京任期内,这个弊病不是被医治了,而是加重了。
更别说,普京今年计划内的政治改革还有修改宪法,让他自己能在年继续连任,这显然需要庞大的民意支持。而目前看来,受疫情和经济的双重夹击,普京能否凑齐这个民意着实是个未知数。据俄罗斯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的最新调查显示,普京的支持率已经从3月的63%跌至5月的59%,这个数据放在西方虽然仍较高,但在俄罗斯,这已经创下了他上台20年来的最低记录。
普京的魅力,正在疫情的催化下加速消失。
5
在目前的状态下,普京顶着疫情危机也要搞阅兵,真正想做的,其实有三点,且毫无例外都将赌注压在了外交上:
首先,通过这场阅兵,俄罗斯必须稳固住自己在地缘上的基本盘。
在历史上,俄罗斯内部崩溃的先兆从来都是周边“小兄弟”的率先叛离。此次阅兵中,独联体国家除乌克兰外,都有领导人或高级官员被邀请出席,很显然,借助“卫国战争”这张牌拉住这些“老战友”们是普京最迫切想做的,也是俄罗斯在内外交困岁月中最不能失去的。
你以为独联体国家那帮领导人跟着普京不戴口罩上检阅台,是真不把自己的健康当回事么?他们心里打怵得很,但他们知道,这是老大需要他们站队的时刻,犹豫不得。
拉着兄弟国家领导人一起上台,也算普京展示俄罗斯强大号召力的一场秀。
其次,此次阅兵更加集中地展示了俄罗斯的核力量,普京把他能派上的家底都押上了,这是用来吓唬美国人的。
今年以来,白宫方面已经不止一次放出风声,要作废或者至少重谈《美俄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如果这一计划成行,那俄罗斯可真要崩溃了。因为核扩军从来就是最烧钱的军备竞赛,经济正不断流血的俄罗斯真的烧不起这钱。所以“上兵伐谋”,必须通过战略吓阻扼杀美国的这一意图。
再者,阅兵式上出现的风格独特、气势雄壮的中国方阵,也让人看到了普京的弦外之音,他将求援的目光望向了东方。
这些年来红场阅兵中,中国方阵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而在现实中,中俄之间的《石油贸易协定》可能也将是短期内俄罗斯为数不多得以实现石油出口盈利的大项,成为俄罗斯未来赖以续命的重要输血管,中国的位置正变得越发重要。
(对中俄关系的未来感兴趣的看官可以看昱弟此前的分析《特朗普拉俄组“新八国联军”?别慌,好在普京认钱不认人》)
当阅兵方阵远去,红场上的普京显得一如既往强势却又孤独,而俄罗斯这个大国未来的命运,即将在不远的前方被决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