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廖瓦不幸夭折,贺子珍以泪洗面,毛

白癜风怎么诊断 http://pf.39.net/bdfyy/bdfal/171228/5964818.html

前言

年,贺子珍负气远走苏联,毛主席动员自己能想到的所有人,劝说贺子珍别走,但是都没有挽留回她那颗离开的心,而此时,贺子珍已经怀有身孕。来到苏联后,年,她生下一名男婴,取俄文名字——廖瓦,但不幸的是,廖瓦仅仅十个月大的时候,便夭折了。

年毛泽东和贺子珍在延安

贺子珍身在异国,如今又痛失爱子,难过之情不言而喻,好在这个时候,毛主席与杨开慧的两个孩子:毛岸英、毛岸青陪在贺子珍身边,陪她说笑,逗她开心,缓解了她的悲痛。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虽非贺子珍亲生,却待他们视如己出,而两兄弟也把贺子珍当自己至亲之人,亲切地称呼“贺妈妈”。

贺子珍探望毛岸英兄弟

毛岸英和毛岸青有着一段非常辛酸的童年,还是懵懂的年纪,妈妈杨开慧便牺牲在敌人的枪下,他们一度流浪上海,靠乞讨度日,后被送进大同幼稚园,可是这段时间,弟弟毛岸龙染了疾病不幸去世,随着地下党领导人顾顺章叛变,大同幼稚园被迫解散,两兄弟最后的栖身之地化为乌有。

为摆脱危险,董健吾计划将毛岸英和毛岸青送到送到国外,在赴西安之时,见到张学良,将此事对他说了,希望能送两个孩子去苏联学习,张学良当即表示,此事包在他身上。后经张学良安排,上海地下党同志的护送,他们取道法国,于年底年初,从巴黎来到苏联的莫斯科。

毛岸英毛岸青

毛岸英和毛岸青分别起了苏联名字,毛岸英叫谢廖沙,毛岸青叫戈勒。刚来到莫斯科,两兄弟住在共产国际中国代表驻地“柳克斯”公寓学习,随后又去了莫尼诺国际儿童院。

年的一天,一名老师来到毛岸英和毛岸青的宿舍,兴致勃勃地给他们介绍了一个人:“你们瞧瞧她是谁?她是专程来看你们的!”

毛岸英和毛岸青感到疑惑,他们在苏联是没有亲人的,更不要说有人来探望了,于是没有说一句话,睁大眼睛向外看去,认真仔细瞧瞧来人是谁,见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干部,未曾有过谋面。那女干部转过身问老师:“他们就是岸英和岸青吧?”

老师向那女干部介绍了毛岸英和毛岸青,便转身对两兄弟说:“她是你们的贺妈妈——贺子珍,刚从中国来,到莫斯科东方大学来学习。”两兄弟从未听说过贺子珍的名字,更奇怪的是,为何老师会介绍她为“贺妈妈”?

毛泽东贺子珍

虽然生疏,但贺子珍对毛岸英、毛岸青很是关心,给他们带来水果,放在桌子上,还给他们收拾脏乱的床铺,把脏了的衣服卷起来,准备带回家洗,毛岸英和毛岸青站在边上,觉得怪不好意思的,便加入到收拾清理杂物的工作中。

贺子珍来到苏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养病。在长征时,贺子珍为救受伤的同志,遭到敌军的轰炸,身上留了20多处弹片,因为弹片与肉长在了一起,无法进行手术。养伤之余,她来到东方大学中国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与水平。

往后,每逢周末,贺子珍都会来莫尼诺国际儿童院看望毛岸英、毛岸青,她将每月70元卢布的待遇,减去自己的必要开支,全部都用在两兄弟的饮食起居上,日子久了,他们相处得非常融洽,毛岸英和毛岸青在上课之余,也会去到贺子珍的住处。

贺子珍贺怡

身在异国,他们之间,俨然已经成为彼此的依靠。

“我们也是你的儿子”

不久后,贺子珍生了一名男婴,取名廖瓦,毛岸英和毛岸青看着可爱的小弟弟,心里欢喜得不得了,争相抱着,亲吻着,贺子珍看在眼里,也非常开心,这大概是只有做母亲才能体会到的喜悦吧。

毛岸英脑海中浮现出爸爸的样子,说道:“小弟弟多像我爸爸呀!”贺子珍说:“因为你们是同一个爸爸呀!”毛岸英和毛岸青异口同声地说道:“是同一个爸爸!”

毛岸英

伴随着廖瓦的出生,一家人增添了许多欢声笑语。毛岸英、毛岸青来贺子珍家的次数更加频繁了,每次来到,他们总会逗小弟弟玩,每次离开,眼神中总会流露出不舍的目光。贺子珍会给他们讲述毛主席的故事,也会提起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偶尔还会教他们陕北民歌和红歌。

这是贺子珍在苏联最快乐的时光。

但是在廖瓦10个月大的时候,不幸患上肺炎夭折了,贺子珍悲痛欲绝,以泪洗面,久久抱着自己的孩子,不愿埋葬,同她一起学习的贺诚、钟赤兵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最后只能强行抱走。

贺子珍崩溃了,泪流干了,双目呆呆的,不知道在看什么,也不知道在想什么,没有了往日的神采。毛岸英安慰贺子珍:“贺妈妈,你别难过,你要保重身体啊,小弟弟不在了,还有我们呢,我们也是你的儿子呀!”

贺子珍李敏

毛岸英的一席话让贺子珍倍感慰藉,她将孩子搂在怀里,不停地叫着“儿呀”!毛岸英和毛岸青也不断地叫着“妈妈”!三个人依偎在一起,那一刻,亲情的力量抚平着内心的创伤。

“我给妈妈带来了娇娇”

年的一天,贺子珍像往常一样读书学习,意外地看到来自中国的的报道:

延安的毛主席接受了塔斯社的采访,双方在窑洞里谈了许久,当记者离开时已经是晚上,毛泽东和她的妻子江青来到窑洞外送行!

贺子珍委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里暗暗地想:他真的结婚了!他忘记我了!贺子珍回到宿舍,茶不思,饭不想,室友安慰她,可能是报道有错,可是即便如此,贺子珍还是备受打击。

周恩来

年9月,周恩来来苏联疗伤,给贺子珍送来毛主席的亲笔书信,这封信,彻底磨灭了她的希望:

子珍同志:你寄来的照片已经收到,我一切都好,勿念。希望你好好学习,政治上进步......我们以后就是同志了。

看到“同志”二字,贺子珍泪如雨下,她知道,他们的婚姻彻底结束了。儿子去世的伤痛还没有完全抚平,失去丈夫的事实让她失去精神支柱,她整天哭泣,忏悔:“千错万错,错在离开他!”

毛岸英、毛岸青知道贺子珍精神上承受的痛苦,便贴心地给她讲故事,说笑话,想尽一切办法逗她开心。

毛泽东李敏

贺子珍的丧子之痛传到了延安,毛主席也知道她所承受的苦难,便决定将娇娇(李敏)送到贺子珍身边,有孩子相伴,自会减轻许多痛苦。年2月23日,娇娇不远万里,被送到莫斯科。

果然,娇娇的到来给了贺子珍极大的慰藉,一见到她,便开心地搂在怀里,不断亲吻,不断询问。

贺子珍一遍又一遍地问:“你是谁呀?来干什么呀?”娇娇回答:“我是娇娇,来找妈妈。”贺子珍又问:“你妈妈是谁啊?”娇娇说:“我妈妈是贺子珍。”贺子珍问:“你给妈妈带来什么礼物?”娇娇说:“我给妈妈带来娇娇!”

贺子珍给女儿买漂亮的裙子,买玩具,烫上卷发,还去照相馆拍了张照片。每晚睡觉前,贺子珍会把娇娇搂在怀里,唱着动听的歌儿,贺子珍唱着上句,娇娇唱着下句。后来,娇娇对音乐异常喜欢,大概是在她年幼的时候,贺子珍给她唱歌,因此受到了熏陶。

贺子珍李敏

娇娇刚到苏联不久,苏德战争就爆发了,食品供应极度缺乏,伊万诺沃市甚至限制每个人的口粮:

每天成人主食克,少年克,幼儿克,早晨人均只有半片面包,一碗玉米粥,午餐和晚餐也只有一片面包和一盘土豆。

如此少的粮食,即便只是小孩子的娇娇都吃不饱,更何况已经长大的毛岸英和毛岸青了。

为了支援前线,贺子珍每天需要织一件毛衣、三双袜子,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又面对口粮不足,孩子们只能饿肚子的局面,贺子珍还要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开垦荒地,种些胡萝卜、土豆和蔬菜,虽然不是什么好食品,但四口人坐在一起,喝着热乎乎的土豆汤,在艰难的环境里,算是有些许温暖。

贺子珍李敏

孩子毕竟是孩子,开心的时候,可以遗忘战争的带来的苦难。毛岸英有时会扯开嗓子,放声高歌,毛岸青则弹起琵琶,娇娇在哥哥们的歌声与奏乐中翩翩起舞,贺子珍看在眼里,嘴角浮现出一丝笑容。

王稼祥助贺子珍回国

但是四口人的甜蜜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年,苏德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毛岸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决定加入苏联军队,抵御外敌,他给斯大林上书,请求奔赴前线,他在信中写道: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国青年,我在你领导下的苏联学习了五年,我爱苏联就像爱中国一样,我不能眼看德国法西斯的铁蹄蹂躏你的国土,我要替千千万万被杀害的苏联人民报仇。我坚决要求上战场,请你一定批准我的请求。

毛泽东毛岸英

但是毛岸英信件发出后,石沉大海,再也没有了音讯。就在他心急如焚的时候,苏联共产国际代表曼努意斯基来儿童院视察,毛岸英找到了他,表达自己的诉求,曼努意斯基知道眼前的青年是毛泽东的儿子,便答应了从军的愿望,并夸赞“虎父无犬子”。

毛岸英于年进入伊万诺沃市的军官学校学习,次年进入莫斯科列宁军政学校,这里的学员大多上过战场,胸前佩戴着军功章,但是学校破例授予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的毛岸英中将军衔,毛岸英也因此在未加入苏联国籍的情况下,加入了苏联共产党。

毛岸英还进入苏军高级参谋人员的最高军事学院,这里培养出许多苏军的高级将领,毛岸英在这里学到许多,还和像他一样有志向的青年,参加了红场的大阅兵。年,苏联发起对德国的大反攻,一直打到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毛岸英身在战斗序列,立下不小的功勋。

毛泽东毛岸英

年,毛岸英踏上回往中国的路途。出发前,斯大林特意接见了他,并送给他一支手枪作为纪念。自此,毛岸英离开了苏联。

贺子珍身边只剩下了娇娇的陪伴,此时的娇娇住在儿童院,只有节假日,才有机会回到母亲的身边。

年初,娇娇曾患上了肺炎,病情非常严重,贺子珍知道后,医院,要求将孩子抱回家,由自己照顾,但是院方拒绝了她的请求。过了几天,贺子珍接到通知,要她去见娇娇一面,可是这一去,才知娇娇已经气息奄奄,正准备推往太平间。

贺子珍已经因疾病失去了一个孩子,现在说什么也不能失去第二个孩子,她拼命地喊着、哭着:“我的娇娇,我要救活你,你们不能把我的女儿送进太平间!她还活着,我的孩子还活着!”

贺子珍李敏孔冬梅

在贺子珍的强烈请求下,院方将娇娇还给了她。在接下来的每一天,贺子珍悉心招呼着自己的孩子,娇娇也因此转危为安,恢复了健康。娇娇的病好了,儿童院的人却意外来到,要把娇娇带走,贺子珍说什么也不允许,为此双方发生了争执。

儿童院的人生气了,称贺子珍是疯子,还恶狠狠地说:“你待在这里不想干活,难道要我们再养活你们这些懒虫吗?当心我把你送进疯人院!”贺子珍本就血气方刚,听到这话哪里还能受得了?当即回击道:“你是在胡说,我有双手,我是在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

可是几天之后,真的来了几个大汉,强行将贺子珍带入“疯人院”。贺子珍对疯人院的人说自己的精神没有任何问题,可是越是反驳,院方就越给她加大剂量,贺子珍也因此终日陷入昏迷的状态。直到后来,贺子珍不反抗了,才逐渐放松对她的监视。

可是娇娇从此失去了母爱,性格变得孤寂、沉默。

毛泽东王稼祥

年,王稼祥、朱仲丽等人前往苏联,出发前,毛主席让他们打听贺子珍的下落。经过多方打听,王稼祥知道了贺子珍的近况,询问她:“你今后打算怎么办?”贺子珍回答:“我想回国!”这个夙愿已经潜藏在她心中多年,再加上这两年来受到的苦难,她渴望回到魂牵梦萦的国度、自己的家。

在王稼祥的帮助下,年秋天,贺子珍带着娇娇、毛岸青回到祖国,这时,已经距离他离开,过去了整整十年。

小结

苏联十年,贺子珍经历了太多苦难,尝尽了人间的冷暖,但她始终以顽强的精神,对生活充满期许和热诚,她对中国革命做出的杰出贡献,为人敬仰,值得称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86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