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倒车的沙皇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小炒注:改革是一条不归路,就跟爱情一样,除了进行到底没有其他选择。

19世纪80年代,俄国有两位沙皇,一位是政治沙皇——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三世,一位是文学沙皇——俄国公知列夫·托尔斯泰。

前者将国家引向倒退,被称为“改革的反对者”;后者以思想照亮国家,被称为“俄国的镜子”。托尔斯泰是贵族出身,本与沙皇穿一条裤子,但两人的关系可以用亚历山大三世的一句话来表达:

“我想将托尔斯泰流放到索洛韦茨基(北极圈的海岛),可是我不愿意引起公众的注意。”

他很想打压这个老公知,但越是打压,后者就越是受到欢迎!

1、大贵族

托尔斯泰的庄园叫“雅斯纳亚·波良纳”,意为“明媚的林中空地”,位于莫斯科西南公里的图拉,如今成为图拉的旅游打卡胜地。这座庄园占地面积多亩(公顷,相当于长8公里、宽8公里),拥有匹马和2万农奴,里面有很多的村庄,有原始森林,还有一条天然的河流流过。

以至于很多中国作家去参观后,往往会做这样的感慨:“我要是有这座庄园,我也可以写出《战争与和平》。”

很显然,沙俄贵族的富裕程度实际上是超出我们现在人的想象的。

托尔斯泰出生于年,当时的沙俄就是这样的一个个庄园构成的。贵族是世袭的,垄断军界和政界的职位,农奴一辈子做牛做马,连基本的人身自由也没有,可以用来抵押和买卖,被称为“会走路的财产”。

可以说,沙俄就是被以沙皇为首的几十万贵族统治着,沙俄就是这些贵族的私有财产。

这些贵族大多是纨绔子弟。托尔斯泰14岁就开始嫖妓,18岁开始沉迷赌博,在学校也不好好上课,舞会夜宴笙歌不断,早早辍学后就欠下巨额赌债,求二哥给他寄卢布偿还债务,第一次偿还赌债就卖掉了庄园的一片桦树林,价值1卢布,当时一个马车夫的月工资是10卢布。

在以前,沙俄贵族对自己的这种生活是心安理得的,天命所归,本该如此,随着19世纪欧洲自由平等理念的传播,一些贵族开始认为自己的所得是不道德的。托尔斯泰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回到家里坐在餐桌前,两个穿燕尾服的男仆侍候着我吃饭,我感到我有罪。不仅有罪,甚至我觉得自己是帮凶。”

这部分觉醒的精英,构成了沙俄改革的源动力。

早在年,托尔斯泰还没出生时,沙俄就爆发了“十二月党起义”,起义者就是要求改革的贵族精英,只是很快被沙皇镇压了。

而当托尔斯泰在年主动解放农奴时,无论托尔斯泰怎么解释,庄园里的农奴们就是不相信。托尔斯泰大为失望,他在日记中写道:“他们不想要自由”,“他们的固执使我生气,我好不容易才压住自己的怒火”。

可见,社会变革只能是精英来推动,底层百姓的封闭保守无法来担当这个责任。你们愿意用暴力杀死庄园主,以此泄愤,但给他们自由时却不敢要。

年,英法联军与沙俄爆发克里米亚战争,26岁的托尔斯泰自愿参军,奔赴塞瓦斯托波尔的围城战。他放弃养尊处优的生活,将自己置身于炮火硝烟的最前线,是因为吊儿郎当的他还相信,沙俄能打赢这场战争,自己能赢得个人荣誉。

年拿破仑战争之后,欧洲建立维也纳体系,沙俄成为欧洲的支配力量,军队驰骋欧洲大地,威风凛凛,赢得了“欧洲宪兵”的称号。然而,西欧敞开怀抱拥抱工业革命,专制沙俄却躺在地大物博的功劳簿里吃老本,对国家的落后毫无知觉。

开战前,沙皇尼古拉一世写信给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年的俄国仍然像年那样强大。”

结果战争一边倒,沙俄被虐杀,伤亡50多万人,尼古拉一世无法接受溃败的命运,服毒自尽。

克里米亚战争成为了沙俄的“鸦片战争”。

年,失望透顶的托尔斯泰以中尉的身份退役,只身前往西欧游历,亲眼见到了西欧的工业化繁荣,沙俄却是遍地农奴,他强烈地感受到:祖国太落后了。

他回到自己的庄园里搞改革试验,兴办农民子弟学校,试图解放农民。

无论是托尔斯泰,还是沙俄其他贵族,还是新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都意识到:再不改革,政府就要倒台了。

年,沙俄宣布废除农奴制,实行渐进式的自由化改革,国家迎来新气象。

年,在普希金去世的这一年,34的托尔斯泰迎娶18岁的索菲亚,索菲亚是沙皇御医的女儿,在亚历山大二世去世之前,托尔斯泰寸步不离庄园,就干两件事:

生孩子、写作。

他们一共生育了13个孩子,托尔斯泰写出了传世名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怎样让一个不靠谱的男人变得靠谱?托尔斯泰已经告诉了答案,就是让他结婚生子吧。

托尔斯泰在自己的庄园享受生活的同时,亚历山大三世也在皇宫里享受生活。年出生的他是亚历山大二世的次子,没有当皇储的压力,生活十分悠然自得。他的爱好也是两件事:拍照、飙车。

他拍的不是风景照,而是玩搞怪的自拍。那个时候还没有汽车,他坐的是新鲜事物——火车,在19世纪坐火车比现在坐飞机头等舱还要拉风得多,亚历山大三世经常带着兄弟朋友,吃着火锅唱着歌,坐上满速行驶的火车,爽得不得了。

后来他也栽在爱车的这个兴趣上,火车脱轨差点被暗杀,暗杀者就有列宁的哥哥。

托尔斯泰和亚历山大三世的这段难得的生活平静期,也是沙俄科艺的爆发期。三大文学巨匠: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绝大多数代表性作品就诞生在这个时期。大家熟悉的门捷列夫,年创立元素周期表。还有巴甫洛夫,80年代发现了神经反射现象,因此获得了年的诺贝尔奖。

年农奴制改革以来,沙俄的科学艺术成就十分夺目,也成为俄国现代化的主要源头。这些成就为什么集中出现在这个时候?

因为亚历山大二世不仅废除了农奴制,还扩大地方自治权力,放松审查制度,扩大学校自主权,这些宽松政策极大释放了国家活力。

一个国家繁荣的基础是经济,但繁荣的标志是科学技术成就。亚历山大三世时期,国家经济比父亲时期要好,但政治压抑下的科学艺术成就落后了,后人评价时,将亚历山大二世作为正面教材,亚历山大三世成了反面教材。

托尔斯泰的这段创作高峰期,也是索菲亚的生育高峰期。她十六次怀孕,生了十三个儿女,其中五名夭折,还有三次流产,她不断怀孕、分娩和哺乳,这种生活令她厌倦,感觉自己像繁衍的牲畜。她抱怨道:“我很累,怀孕让我变得蠢笨,经常失眠。”

医生也劝索菲亚不要再生育了,但托尔斯泰认为生儿育女是妇女的天职,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他者借安娜嫂子多丽之口说:“避孕是不道德的行为。”小说宣扬“妇女的解放不在学校,不在议会,而在卧室”。

托尔斯泰在作品中呼吁人性的回归和自由的理念,但他对妻子的做法完全是背道而驰。就如同他想解放农奴,却依然享受被农奴伺候的优渥生活。

他为沙皇的农奴制改革感到兴奋,担任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第一区的调解人,执行一些地主和农奴之间的争执。托尔斯泰在判决中常常会偏向农民的利益。他在给一个亲信写信时说:“调解人的工作很有趣,吸引人,不过糟糕的是,全体贵族咬牙切齿地恨我,从各方面找我的麻烦。地主米哈洛夫斯基四处活动,联系其他贵族。”托尔斯泰很快就被中央的枢密院解雇。

无论是托尔斯泰自己,还是农奴制改革本身,理想与现实呈现出明显的冲突,这就折射出沙俄改革的两面性和不彻底性:改革是自由派基调,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比如,最关键的解放农奴,给予了他们人身自由,但要用沉重的金钱代价来购买本属于自己的土地。

沙俄确实在快速实现工业化,迅速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补课,但农民生活状况并没有什么变化。

改革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在和平中改变社会,就得一步一步来,一代人就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有些事要交给后人来办。

2、决裂

年3月的圣彼得堡,乍暖还寒的早春依然刮着刺骨的凉风。这一天的报纸标题十分吸睛,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纷纷。报纸上刊登了一桩谋杀,死者竟是俄国至高无上的存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亚历山大三世提前继位。

亚历山大三世是一个运气不错的人。他是亚历山大二世的次子,本不是皇储,但长子尼古拉在年坠马而亡,皇储自然就落到了亚历山大三世头上,顺便娶了已跟大哥订婚的丹麦公主(与安徒生互相欣赏)。然后就是父亲的意外死亡。

所以,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个人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对于皇子们而言,父亲死哥哥死就是历史的进程。亚历山大三世不需要奋斗,历史的进程就足够改变他的命运了。

当然,也改变了沙俄的命运。

亚历山大三世在“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候,托尔斯泰正在改变自己的思想。

有一次,托尔斯泰接受诗人费特的请柬,去他的庄园里聚餐。他知道费特很重视对女儿的教育,便问他对他家的英国家庭女教师是否满意。费特对家庭女教师大加赞扬,说:“她建议我给我女儿一笔钱,用于慈善事业。另外,她让我女儿把穷人的破衣裳收来,亲手缝补好,再送还原主。”

“您认为那么做就是行善了?”托尔斯泰突然插嘴问了一句。费特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这样会更让我女儿同情那些穷苦人!”托尔斯泰冷笑一下,说:“你不觉得,一个打扮得漂亮高贵的姑娘,却去帮农奴缝补又脏又破的衣服,很像虚伪的表演吗?”

托尔斯泰已经认为,这种安慰式的做法,根本改变不了农民的状况。农民需要实质的改变,贵族需要做出实质的改革。

于是,在新沙皇继位的这一年,托尔斯泰的思想已经发生了度大转弯。

他抛弃自己的贵族身份,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8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