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发制人普京亲自视察俄飞地,临行前

风一年,雨一年,风风雨雨又一年。

算起来,这已经是普京执掌俄罗斯的第22个年头了。

年的最后一个夜晚,莫斯科寒风凛冽,克里姆林宫内人头攒动,68岁的叶利钦找来了48岁的普京,决定将俄罗斯托付给这个后辈。

普京与叶利钦

普京上台之初,刚经历“大变故”的俄罗斯,内部经济、政治、社会形势一团糟,再加上“激进组织”搅得车臣动荡不断,美西方国家又在后方围追堵截,处境很不乐观。

面对重重压力,年轻气盛的普京撂下了豪言——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如今,22年过去了,普京的承诺兑现了吗?

尽管,如今的俄罗斯已不再羸弱,也重新回到了国际一线大国行列,军事方面更是取得了足以自傲的成绩。但不可否认,西方的制裁依旧压得俄经济“喘不过气”,尤其是俄乌冲突发生后,美英法德对俄发起了一万多项制裁,更是给俄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和冲击。

面对西方的制裁施压,手握能源、金属等底牌的俄罗斯,依旧有反击的底气和实力。

8月31日,俄罗斯宣布,“北溪1”天然气管道因设备检修,全面暂停输气3天。

在这之前,由于加拿大迟迟不归还涡轮机,该管道的输气量一再下降,“停气”前仅为满负荷状态的20%。

1日,俄天然气公司又宣布,由于法国能源巨头昂吉集团没有按现有合同,全额支付7月份的天然气款项,将暂停向其输气,直到收到款项为止。

乍一看,这就是法国昂吉集团“赖账”,俄方选择直接断气,迫使前者还钱的桥段;但实际上,俄罗斯要的钱,不是美元,也不是欧元,而是卢布。

早在几个月前,普京便签署政令,推出了“卢布结算令”,将包括能源、粮食在内的俄商品出口贸易与卢布相挂钩,尤其是对俄实施制裁并被俄列入“不友好国家名单”的西方国家,必须支付卢布。

因此,法国要想继续获取俄罗斯的天然气,就必须加入“卢布结算令”,法国不得不犹豫再三。

但如今,冬天就快来了,不论法德也好,意大利、英国、波兰也罢,都非常需要俄罗斯能源来满足供暖需求。只能说,时间越往后移,俄方的主导权就越大。

然而,令普京始料未及的是,即便俄罗斯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包括“断气”在内的反制措施,西方也仍未放弃对俄罗斯的施压。

1日,七国集团(G7)宣布,将在2日的财长会议中,讨论美国总统拜登提出的“对俄石油价格设置上限”一事。

这个所谓的“设置价格上限”,表面上是给俄石油价格设定一个“最高值”,一旦价格超过上限,就拒绝进口俄石油,迫使俄方下调石油价格。

但实际上,如果西方最终定出了一个远低于国际油价的价格,那么俄罗斯的石油不仅仅是被“打折出售”,而是被直接“掠夺”。

然而,西方想“巧立名目”、夺取俄罗斯石油的“定价权”,普京却不会让其如意。

2日,俄罗斯宣布,凡是参与对俄石油价格设置上限的国家,俄方将停止向其提供石油,并强调俄方绝不会在有损国家利益且非市场条件的情况下对外供油。

言下之意,哪个国家敢给俄石油“定价”,就别想得到俄罗斯的石油。如此一来,不论西方定的价格是高是低,都没有作用了。

不得不说,俄罗斯这次反应很快,态度也很坚决,接下来确实轮到G7头疼了。

此外,虽然俄与西方之间的博弈很激烈,但就目前双方的紧张关系来看,斗争与对抗可能远比表面呈现得要复杂。

就在2日,俄媒报道称,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董事会主席拉维尔·马加诺夫,医院坠亡,原因不明,俄相关部门正展开调查。

据悉,卢克石油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纵向一体化石油天然气公司之一,市场主要为俄罗斯、东欧、独联体国家和美国。

很显然,G7刚要对俄石油动手,俄著名石油公司董事会主席便坠楼身亡,医院坠楼,这背后或许存在诸多不寻常与内幕。

至于真相究竟是什么,还得等俄方的调查结果。但不论什么结果,都在指向当前局势的复杂、紧张与多变。

然而,正当俄与西方的博弈日益激烈之际,普京“先发制人”,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深入北约“腹地”,视察俄“飞地”加里宁格勒。

1日下午,普京启程离开莫斯科,前往加里宁格勒视察,并在一场为俄奥林匹克和文化、艺术、科学、体育等领域竞赛的获胜者举行的公开课上发表讲话,称俄罗斯将继续积极发展,并解释了俄对乌采取军事行动的原因。

普京当天还说到,很多乌克兰学生甚至不知道乌克兰与俄罗斯曾是同一个国家——苏联的一部分,甚至不知道克里米亚大桥的存在,并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很不妥当且令人震惊的”。

值得注意的是,9月1日还是俄罗斯的“知识日”,而普京视察加里宁格勒期间,便上了一堂“很不简单”的公开课,颇为应景。

但相比之下,更引人瞩目的,还是“普京出现在了加里宁格勒”这件事。3个观察点吧

1,加里宁格勒地理位置特殊,它并不与俄罗斯本土相邻,是一块飞地,南邻波兰,西接波罗的海,东部和东北部是立陶宛。

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加里宁格勒就像是“一柄插在北约胸口上的利剑”,尤其是在瑞典、芬兰宣布加入北约后,更显如此。

从经济方面来看,加里宁格勒对于波罗的海地区运输系统更有无法忽视的影响,一旦此地关闭出入境通道,波兰与立陶宛的货物运输会大受影响。

2,普京视察的时间很微妙。

一来,前不久瑞、芬两国加入北约,意味着俄西部除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之外,都成了北约区域;

二来,这是俄乌冲突发生以来,普京第一次出现在波罗的海沿岸;

三来,立陶宛前段时间曾威胁要中断俄罗斯与加里宁格勒的货运通道,更有不少北约官员和西方政客提议“封锁”此地。

如今,普京亲自到访加里宁格勒,无疑是对这些潜在威胁的最大反击,同时也表明了绝不允许任何国家对俄飞地有任何“非分之想”的决心。

3,普京前往加里宁格勒,目的是什么?

俄罗斯官方没说,但西方反应却很激烈,尤其是波兰,甚是惶恐,对“普京出现在波兰边境”猜测不断,有的说是为俄罗斯在此地部署高超音速导弹做准备,也有的人认为是想欧盟和北约释放“警告”信号。

但不论如何,普京的到来,不仅令西方紧张,也给当前局势带去更多变数。

然而,在视察加里宁格勒前,普京悄悄参加了一场葬礼。

8月30日,苏联随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因病去世,终年91岁。9月3日,莫斯科将举行戈尔巴乔夫的葬礼,但由于要视察加里宁格勒,普京无法到场出席。

于是,9月1日,普京在临行前,独自一人,手持一束鲜花,向戈尔巴乔夫的遗体告别,先是站了一会,而后鞠了一躬,摸了一下棺椁的边缘,并在胸前画了一个十字。

作为一名改写了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国际社会对戈尔巴乔夫的看法不一,西方对其不乏高度评价与肯定,但俄罗斯的情绪显然更为复杂,也更多感慨,包括普京。

当普京在戈尔巴乔夫遗体前驻足、告别时,没有人知道这位孤独的俄罗斯总统在想什么。

或许,是对戈尔巴乔夫的追忆,是对俄罗斯过去数十年风雨兼程的感慨,是对历史变迁、沧海桑田的唏嘘。

但更多的,还是会想,如何带领俄罗斯打破困境、突出重围,实现自己在22年前许下的承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9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