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经济还会好吗增速或放缓,病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作者:马欢

年即将过去。12月28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新年献词,呼吁世界各国人民团结互助、同舟共济,致力于使年成为所有人的复苏之年。

“当世界迎来年之际,我们对未来所抱的希望正在经受各种考验:贫困日益加深、不平等更趋严重;新冠疫苗配发不均;气候承诺未能如期兑现;冲突持续不断、分裂状况严重、误导性信息泛滥。”古特雷斯说,人类能够战胜这些考验,前提是要致力使年成为所有人的复苏之年。

年,全球经济从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低点中逐渐复苏。然而,随着新一波疫情的暴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等变异株相继出现,供应链和劳动力短缺问题未解,部分国家和地区在今年下半年失去了增长动能。

在这样的情况下,年全球经济将会怎样?

纽约时代广场,为迎接年做准备(图源:GettyImages)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下调了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值,预计全年增长5.9%,较7月的预测下调了0.1个百分点。同时,年预测增长4.9%。

该报告称,经历年后,各国政府及央行于疫情初期提供的大力支持将逐步消退,来年的经济增长动力预计将相对放缓。加之疫情的持续时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年全球经济恢复仍然面临道阻且长的过程。

多家国际机构和多位主流经济学家警告称,新冠病毒变种有可能会影响经济增长,应该尽快让全球多数人口接种疫苗。

逐渐回归正常化

摩根士丹利的全球经济研究团队认为,年全球经济将回归正常化,但仍存在非正常因素。

“我们预计年美国和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都将达到4.6%,中国未来12个月的经济增长也将超过预期。强劲需求、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廉价资本推动的强劲资本支出周期,是本轮经济复苏与上一轮相比的重要区别。”摩根斯坦利在报告表示。

该团队认为,随着经济持续复苏,货币政策也在发生变化。美联储将于年结束债券购买,而英国和加拿大央行则开始加息。新兴市场亦陆续回归正常化,约70%的新兴市场央行将收紧货币政策。

摩根斯坦利的报告还预测,美联储并不急于发出加息信号,或将在年初首次加息。

不过,英国《金融时报》一项对知名学院派经济学家进行的调查显示,超70%的受访者认为,美联储可能在年至少加息25个基点。

图源:stonenews

在接受调查的49位经济学家中,大多数人预计,美联储很快将宣布开始缩减每月购买亿美元债券计划的规模,然后到年结束该计划。

而华尔街包括高盛和摩根大通在内的多家机构都看好新兴市场,认为其股票、债券和货币等资产在年有上涨行情,不过这些上涨可能得到下半年才会得以实现。

这些金融巨头普遍预计,中国股市将在年上涨。

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全球平衡风险控制团队战术定位主管埃里克表示看好中国股票,还有新兴市场高收益货币(包括巴西雷亚尔、墨西哥比索和俄罗斯卢布);高盛全球外汇、汇率和新兴市场战略研究联席主管KamakshyaTrivedi看多东欧货币和中国股票;富达国际投资组合经理IanSamson看好中国股市、印尼股市、高收益债券和中欧货币;贝莱德在年交易策略中看好中国股债市场,而摩根大通则索性建议买入所有中国资产。

不仅如此,据英国智库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发表的报告还预测,年世界经济总量将首次超过万亿美元,中国将在年成为以美元计算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不确定因素的挑战

对年经济发展会造成重大挑战的因素,有哪些呢?

分析认为,最大的变数仍然是新冠肺炎疫情,包括现在和即将出现的新冠变异株。

今年11月,南非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全球金融市场应声而落,投资者纷纷改变投资策略,多国政府也开始收紧措施,部分企业疲于应对。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奥密克戎扩散所引发的冬季新冠病例激增之势,促使经济学家下调对年初美国和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

穆迪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就将他对美国年第一季度GDP的增长预期从5.2%下调至2.2%,因为他认为第一季度的经济损失将不断加剧。

纽约时代广场,为迎接年做准备(图源:AP)

虽然目前科学界对奥密克戎研究数据尚不充分,且普遍认为其致命性有所降低,但仍有不少看法认为,它的传播力超过德尔塔。

专家指出,也许奥密克戎不会让年的经济复苏偏离轨道,但万一出现具有极强免疫逃逸能力的变种,那么疫情就有可能再次升级。这也意味着,各国政府或需重新返回封锁政策。

IMF首席经济学家戈吉塔·戈皮纳斯表示:“如果新冠肺炎疫情会造成长期影响,根据我们的预测,从中期来看,未来5年内全球GDP将累计减少5.3万亿美元。”他还指出,当务之急是要确保今年每个国家有40%的人口完全接种疫苗,到年中期达到70%。但是到目前为止,低收入国家只有不到5%的人口完成完整接种。

除了疫情和病毒变种,另一个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就是年还未解决的供应链问题。航运阻塞、集装箱短缺、疫情限制放宽后需求的急剧反弹等,都为企业的生产造成阻力。而汽车行业则是受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由于中间设备特别是芯片的供应不足,日本、美国和德国的汽车制造商今年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削减了各自的产量。

虽然有迹象显示,随着航运成本的下降和芯片出口的增加,供应短缺问题有望得到缓解,但是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或许会比预计中更长。

而受供应链等问题影响,通胀问题将会延续到年。

全球投资者都开始担心各国央行为抑制飞涨的物价可能被迫提前加息。美联储一旦加息将会给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造成打击,届时资金将从南非、阿根廷和土耳其等国家外逃,流回美国市场。

不过,欧洲央行认为,价格是由供应短缺、能源价格上涨和基数效应等临时因素推高的,并预计,一旦全球供需失衡的影响消退,高通胀的问题也会随之减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73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