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逆转,普京等到了,制裁前叫的有多凶,

乌克兰危机已经持续了两个月,在这段时间里,俄乌战场之外,欧洲各国紧跟美国对俄罗斯发动的声势浩大制裁,也同样吸引了外界的目光。而作为回应,普京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就在外界都在猜测这场“制裁大战”的结果时,欧洲果然比俄罗斯先认怂了。

日前,有英国媒体捅出了英国财政部发布的一份文件。其内容显示,英国已经允许该国个人和公司在5月底之前向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及其子公司用卢布支付天然气款项。就在同一天,欧盟也指出,“在不违反制裁规定”的情况下,使用卢布向俄罗斯购买天然气是可行的。

英国和欧盟针对使用卢布购买俄罗斯天然气一事几乎同时松口,实在是有些过于“巧合”,真可谓是,制裁前叫的有多凶,现在的欧洲就有多怂。而这也意味着,西方国家试图掐断俄罗斯大规模能源出口一事已经基本宣告破产。

那么,为什么前段时间还对俄罗斯挥舞制裁大棒,恨不得其经济立马崩溃的欧洲,却突然态度°大转弯,让普京政府等到了这个形势逆转的机会呢?其中的原因细想之下其实不难理解。

首先,俄罗斯的反制措施取得了成效。不得不承认,在西方依旧在国际经济体系内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他们这次扔出的“金融核弹”威力确实不小。但与之相对的,俄罗斯的反应也非常及时。一方面,俄罗斯积极向中国、印度、巴西这样的大型新兴经济体寻求合作机会,以此弥补在西方“脱钩”带来的损失。

另一方面,俄罗斯规定“不友好国家”以卢布结算俄罗斯能源,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对卢布设置的封锁,让俄罗斯的货币尽可能在西方金融市场上流通,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金融核弹”带来的损失。

其次,在经过了和俄罗斯一段时间的“制裁大战”后,欧洲显然意识到,自己不仅没有讨到一点好处,反而由于能源、粮食等重要物资的供应减少,经济与社会状况越来越不稳定。美联储在近期还趁机加息,使得大量美元回流美国,拜登政府事实上在背后又割了欧洲一刀韭菜。

很显然,欧洲跟随美国发动对俄制裁,结果欧洲和俄罗斯都蒙受了不小的损失,美国反而渔翁得利。在这种情况下,再让欧洲坐上美国的“贼船”显然不太可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欧洲心里很清楚,自己根本离不开俄罗斯的能源。德国表示,如果彻底停掉俄罗斯的天然气,德国今年的GDP将下降5%,损失超过亿欧元。法国则指出,如果没有俄气,欧洲会在下一个冬天“感受后果”。意大利也确认,禁止俄天然气后,该国能源储备仅能维持10周。从某种意义上讲,欧洲才是被俄罗斯掐住“命脉”的那一方。

眼下的诸多事实都表明,西方这次对俄罗斯的制裁效果,虽然算不上是收效甚微,但也绝对是大打折扣。此外,在英、德、法、意等欧洲大国的带头下,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都意识到,制裁俄罗斯对欧洲没有什么好处,并开始重新审视与俄罗斯的关系。

事实上,对于欧洲各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转变,以及他们接下来要走的正确方向,或许正如王毅外长在本月初与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通话时所告诫的那般——欧洲人,就应该把自己命运牢牢地掌握在欧洲自己手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28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