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破亿埃及为何没有人口红利,只有人口
俗话说穷有穷病,富有富病。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管你是穷国还是富国,有一种病却是相通的,那就是人口病。富国愁人少,穷国嫌人多,各有各的烦恼。
而今天我们要聊的则是以色列南边的邻居埃及,看看埃及的人口病是如何把埃及拖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二零二零年二月十一日十四时三十分左右,埃及统计局居民人口实施计数器上的数字首次从八位数上升到了九位数。自此埃及成了全球第十四个、也是非洲第三个人口过亿的国家。然而埃及的大部分领土都是沙漠,寸草不生的土地占到整个埃及的百分之九十五。而埃及适宜人类居住的尼罗河谷以及尼罗河三角小周,其面积加起来只有三点五万平方公里,还不如我国的海南岛大。但是就是这么一块狭窄之地,却聚集了埃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口,而且埃及的人口还在以每年二百三十万的速度增加着。
现任埃及总统阿卜杜勒就曾经指出,人口问题对于埃及来说已经和恐怖主义一样成为了埃及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那么埃及是如何患上人口病的?埃及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自从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后,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人们生育子女的成本就越高,人口的增长就越缓慢。
与之相对应的,目前世界上人口增长飞快的地区往往是欠发达地区和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毕竟人的越多,劳动力就越多,这本就是农业社会发展的基本逻辑。而埃及恰恰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埃及的农业人口占了全国总人数的一半,历史上得益于尼罗河良好的灌溉条件,埃及长期被被誉为北非粮仓。
但一直到二十世纪初,埃及人口规模也从未超过一千万,而埃及却在一百年间人口就从一千万增长到了一个亿,并最终走向了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的不归路。
这一切的源头都要从一条河、一座水坝说起。埃及北邻地中海、东临印度洋,具备成为一个海洋文明的绝佳条件。但从古至今,埃及却一直都是一个陆权文明国家,因为埃及的大份土地都是沙漠,九成海岸线附近的土地都不适宜生存。
而就算是在尼罗河三角洲,但由于水稻分叉、径流分散,导致其河道无法承载大型船只,再加上埃及的绿洲地区林木资源匮乏,也难以建造大型船只。因此埃及人一直以来就只能生活在尼尼罗河两侧,无法通过海洋向外扩张。
而尼罗河不仅是埃及的母亲河,更是它的生死线。尼罗河自南向北贯穿埃及全境,为埃及提供了百分之九十六的淡水,养活了整个埃及。不过虽然尼罗河塑造了埃及六千年的文明史,但却从未发生像今天这样严重的人口危机。
一来因为过去的农业社会生产低下,再加上尼罗河的季节性洪涝,因此产出的粮食不足以养活更多的人。
二来,由于埃及地处亚非交界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其历史上屡次被欧洲人和阿拉伯人轮番占领,因此在连年的战乱下,人口增加也是奢谈。
可随着二战结束、埃及独立,埃及人千百年来安居乐业的诉求终于可以实现。于是埃及就举全国之力在尼罗河上游建了一座水坝,而这座水坝则彻底改变了埃及的国运。其实早在英国殖民者统治埃及的时候,他们为了在埃及种更多的棉花,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而这就让埃及人看到了利用现代科技改造自然的力量。
于是在埃及独立后,总统纳塞尔为了发展埃及,就决定在尼罗河上游建一座阿斯旺大坝,而这座大坝一旦建成,那尼罗河下游的季节性洪涝就将彻底解决,到时候埃及的农业地区就会大规模扩展,同时土地也能实现一年两收甚至三收。
这么好的事自然是得到了全部埃及人的支持。但是当时埃及最大的问题是没钱,所以只能向其他国家贷款,而这就意味着埃及需要在冷战的背景下赶紧选边站队。
这时英、美等西方国家纷纷向埃及抛出了橄榄枝,表示愿意提供贷款。但是埃及由于宗教原因,在以色列问题上与西方国家持截然相反的立场,于是埃及就果断投靠了苏联。在投靠苏联后,靠着苏联十四亿卢布的贷款和五千多的援建工人,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建设后,终于在一九七零年阿斯旺大坝竣工了。
这座大垻的竣工也促成了全球第二大人工湖纳萨尔湖的行程,它可以存储尼罗河一整年的净流量,从此埃及人民再也不用担心水灾或旱灾了。
在有了阿斯旺大坝的保障后,埃及政府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其耕地面积一度扩大了五十三万公顷。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埃及的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一九八零年埃及人口四千三百万,一九九零年五千六百万,二零零一年突破七千万,二零二零年突破了一个亿,埃及自此掉入了人口爆炸的深渊。
其实埃及本来是可以避免人口病的,只要它能一直坚持量是自己的原则,那么在这个原则之下,他就必须得控制人口,就不会面临今天这些问题了。然而埃及却并没有这样做,他很轻易的就把粮食供给交给了他国掌握。
一九七零年在阿斯旺大坝建成时,主导这个项目的纳萨尔总统却因病去世了。而在经过三次和以色列的战争势力后,新一届埃及政府认为以色列建国不到二十年,就在经济和军事上混成了中东一哥,这充分说明了西方制度的优越性。然后再加上英、美等国不断地劝说,于是埃及单方面终止了苏维埃友好合作条约,自此埃及彻底倒向了西方世界。
但是在埃及导向西方世界时,却并没有认真考虑自身的具体情况。由于埃及拥有着石油和苏伊士运河等资源,可以很容易地赚取外汇,因此埃及就没没怎么发展工业,毕竟靠着卖石油和收苏伊士运河的过河费,简直是躺着都赚钱,那干嘛要费劲巴拉的去发展工业呢?沙特表示老铁说得对,同时在英、美等国的劝说下,埃及也放弃了一直以来努力维持粮食自己的人。反正我手上有石油和随时运河,缺粮了买就是了。而且美国都答应我了,只要我买粮,那有多少就卖我多少还是有钱价。
于是当埃及彻底倒向西方后,西方的资本和产品立马涌入埃及,瞬间就瓦解来一级不怎么强的工业体系。
一九七九年时,埃及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尚且还有百分之三十四点七三,等到了一九八七年就只剩下了百分之二十五点九四。而埃及也一直是到了两千零六年才重新达到了它一九七九年的水平。
与此同时,埃及国内的人口问题也开始凸显,新增人口越来越多,国家却没有足够的工厂来容纳这些人,于是老百姓就越来越穷。所以为了缓解国内的诸多矛盾,埃及就开始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病之路。
首先是粮食危机。埃及人口激增带来的最直接问题就是对粮食供给的压力。埃及现在每年粮食需求高达一千五百万吨,其中绝大部分都需要进口,本来埃及靠着石油和苏伊士运河。哦每年卖资源和收购和费能赚不少外汇。
在以前粮食自给率高的时候,这笔钱还能用来买点别的东西。但自从埃及放弃维护粮食自给率、以买代造后,这笔钱基本上就全都用来买粮食了,根本没有多余的款项投到工业和现代化建设上。
比如在二零一四年国际粮价高涨时,埃及在进口粮食方面花的外汇就多达一百五十亿美元,而当时整个埃及的外汇储备也不过才四百亿美元而已。
其次是贫困与失业,当一个国家大部分财政都只能用来保障国民的基本生存时,那它用于教育、科技、创新的事关未来的投入就会随之锐减,继而整个社会都会陷入一种为了生存而发展停滞的状态。
目前埃及一半的国民以农业为,但是埃及农村的贫困率能达到百分之五十三,占了全国贫困人口的百分之四十。目前埃及年轻人的失业率接近百分之二十。而就算是埃及最好的大学开罗大学开罗大学、最好的学院商学院的毕业生一个月的收入也就八百块人民币左右。至此埃及就进入了一个怪圈,埃及为了救助失业,就不得不加大财政投入,而加大财政投入后就没有足够的钱来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而社会生产发展的停滞又反过来提高了失业率。
所以如果埃及当年能都好好利用石油和运河带来的暴利,大力发展工业,转变传统农业社会的观念,及时实现现代化,并维护好粮食自给率,那埃及的人口增长率自然会下降,埃及现在的日子也会过得舒服的多。
其实埃及当年修建阿斯旺大坝的根本诉求就是把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可是当埃及放弃维护粮食自己的红线后,那国运自然也就不是自己能够掌握的了。
然而埃及面临的残酷现实还不止于此,因为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它的命运也不完全掌握在埃及手里。尼罗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南起布隆迪高原,流经苏丹、埃塞俄比亚的多个国家,一旦上游某国家截断了尼罗河,那下游的埃及就会遭遇毁灭性打击。
过去埃及还能凭借其强大国力在尼罗河的水资源分配上。掌握绝对话语权。比如当年修建阿斯旺大巴时,尼罗河上游国家苏丹就不同意,因为这会淹没苏丹的部分土地。最终苏丹同意了。
然而随着埃及国内的各种矛盾爆发、国力衰退,尼罗河上游国家开始在尼罗河问题上动作频频,并且态度也越来越强硬。
今年埃塞俄比亚在尼罗河上游的重要支流亲尼罗河上的复兴大坝就要竣工了。而这座大坝一旦建成,那埃塞俄比亚就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尼罗河的水资源供给。
在埃塞俄比亚看来,自己境内的青尼罗河在雨季时补给了尼罗河高达八成的水,然而这些水自己却用不到,白白便宜了苏丹和埃及,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非洲大饥荒,埃及靠着阿斯旺大坝过得美滋滋,埃塞俄比亚却饿死了一百多万人,因此埃塞俄比亚才要建设这座复兴大坝。
而这也就意味着下游埃及的水资源调配能力将会减弱,埃及原本就严重的粮食问题将会更加突出,两国之间的矛盾此消彼长,但是埃及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而且除了埃及对尼罗河的话语权降到了新低,它长期为了进口粮食所欠下的外债又是另一个重大隐患。二零一一年,埃及向沙特借款二十亿美元购买粮食。二零一六年,埃及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了一百二十亿美元贷款协议,用于购买粮食。
目前埃及政府的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十,而未来埃及将会如何偿还这笔债务,埃及自己都不知道。也许等到埃及石油资源枯竭,不得不用苏伊士运河来抵债的时候,它才会真正明白为什么当初会有国家来劝说他,不用在乎什么粮食自给率,买粮要比种粮食划算了。
所以埃及的人口问题看上去好像是埃及的自作自受,但其实它反映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的一个困境,经济发展停滞、失业、贫困、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等等。而对于像埃及一样正在面临人口爆炸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努力发展工业、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提升国民的受教育程度,这才是解决人口爆炸的最终出路。
然而要做到这些则需要大量的金钱和至少一代人的时间。这个世界很残酷,它基于美国家的发展窗口期可能就只有那么短短的二三十年,而一旦错过,那就意味着至少百年时间无法抬头。很庆幸我们抓住了上一个窗口期,并且正在跟美国抢夺着下一个窗口期。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将会见证新的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