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一个真实的切尔诺贝利有多难
HBO推出5集短剧《切尔诺贝利》之后,这段惊世骇俗的往事又被翻了出来。一时间针对“谎言”与“真实”的争论甚嚣尘上。
切尔诺贝利核爆炸事件随着前苏联解体,很多资料逐步公开,有些资料我们甚至可以直接在网上搜索得到。
但是,最难的地方就是:即便你亲耳从幸存者口中听到什么细节,也可能会存在偏差——每个人都会下意识的倾向于自己的感受,而忽略掉客观的事实。
何况很多资料所声称的数据,与亲历者的描述多有出入。
这是《切尔诺贝利》开篇的一段独白。从“谎言的代价”作为切入口,以核物理学家瓦列里·列加索夫终结生命之前的一段记录,来展开剧情。
迪亚特洛夫,这个造成灾难的罪人,因为坚信AZ5是最后的安全保障,不顾一切的坚持完成反应堆测试。
PS:AZ5是紧急制动按钮,在反应炉出现问题时,可以按下这个按钮,完全关闭反应炉。
尽管之前的三次测试都失败了,他只要完成了这次的测试并且没有出现严重问题,便可以顺利完成任务——他才不管会造成什么后果。
就算是亲眼看到了石墨碎片,自己也因为核辐射而呕吐,他依然固执已见。
这个人物的原型,被判处了10年徒刑,但5年后他就被放了出来。直到年去世,他都没有过任何悔意,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设计缺陷而导致,并写了一本关于“切尔诺贝利”事故如何发生的书籍,以期望获得经济上的收益。
很难相信,他当时确实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最有经验的高管之一。是否因为想要保持荣誉或升职而推开责任,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他拒绝面对现实,导致当场牺牲两名工作人员,消防员也因为防护不够充足,而造成了不可逆的大量伤亡。这些都是真实的。
这么大的灾难,当然不是他一个人想压就压得住。
否则切尔诺贝利不会在第二天(事故发生38小时后也就是27日下午两点)及时疏散了当地居民,且只用了3个半小时。
当时出动了辆汽车,从普里皮亚季撤出4.4万人口,29日撤出剩余的人。
从这一点来看,你又不得不佩服当时苏联的行动力。这种事情若是发生在美国,热爱自由女神的人们恐怕没那么乖顺的立刻撤出家乡,说不定还要派出几个代表给你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游行。
(剧中这幅画有隐藏的含义)反观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在核反应堆设计上强过切尔诺贝利很多的情况下,他们在事故初期并没有采取有效行动,硬是将5级核事故拖到了7级(7级是顶点),任由放射性物质顺着洋流扩散了出去。
第一批消防员知情与否,是一直有争议的问题
在一些资料中显示,消防员穿了简单的防辐射服,但因为核辐射程度太高,没有起到多大作用。所以这里就和剧情里有了出入——剧情中的消防员是完全不知情的。
在我个人的理解中,这些消防员长期驻扎在切尔诺贝利,应非常明白核电站的危险性,逐步接近火点中心时,真相想瞒也瞒不住。
所以知情与否存在一个信息差,即是:
一、工程师自己都不知道严重程度,以为只是普通的火灾,第一时间通知了消防队来灭火。二、工程师已知堆芯暴露,拒绝面对现实。为了保全自己的权威,依然选择弱化灾害程度。
不知情的去送死和明知危险去献身,是两种概念。
根据迪亚特洛夫自始至终的态度,第一批消防员很可能是完全不知情的状况下前往救火的。因为发生地特殊,简单的防核辐射装备可能有配备。
而在灭火过程中,嗅到金属味道这一点,他们不会毫无察觉。灭火过程中所见到的情况,便是迪亚特洛夫无法继续隐瞒下去的事实。
因此第一批消防员退下来更换第二批第三批的时候,已经是有记载的穿上了防辐射装备。
那个年代对核能相关知识是有大量宣传的,消防员、医务工作人员等一线都了解危害性,但剧中不合常理的出现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怎么会有碘片。
这句话若无其事的指责了一番“体制”。
剧中消防员的妻子似乎一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甚至导致了孩子的夭折
我们应该对医院声称要公布真相结果立刻被人带走关黑屋的情节印象很深。
剧集结尾也指明了:女物理学家是剧中虚构,代指所有为事故查询真相、研究对策的科学家们。
结合剧情,这无形中刻画出了一个欺上瞒下、罔顾人命的前苏联政府的黑暗形象。
事实又是怎样的呢?
根据现实资料显示,有20余名消防员遭受了严重的核辐射。
剧中着重描写的一名消防员,在目睹同伴触摸石墨手掌被核辐射灼伤之后,产生了疑虑,不过他并没有停止手中的工作,也没有报告上级。
他的遗孀曾在《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一书的开篇有所描述:我该说什么?死亡还是爱情?
他的丈夫就穿着普通的衬衣去了火灾现场,然后在14天之内被核辐射折磨得不成人形,很快就过世了。
在她的亲述中,她除了第一次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在之后,一直都是知情的。
在剧中这个女人其实是有所察觉的,她很担忧丈夫接受的任务,对外面发生的一切忧心忡忡。于是就出现了观众们所疑惑的问题,为什么妻子知道很危险,而丈夫却表现得一无所知。
丈夫奉命奔赴火情,他起初并不知道有那么严重,后来知道了,也不知道这会严重到:
就因为妻子拥抱了他,就导致腹中胎儿在生下来4小时后因先天性心脏病夭折。医生诊断到婴儿还伴有肝硬化,肝上有二十八伦琴辐射。
可以说这个小婴儿用生命代替母亲承受了辐射。
柳德米拉·伊格纳坚科——消防员现实中的遗孀名字,她的丈夫瓦西里·伊格纳坚科执行医院。在她去探望的时候,民警不让电站的妻子们靠近救护车,因为“辐射爆表了”。
从这时起,妻子就已经明白发生了什么。
大家都知道切尔诺贝利附近有核辐射,医院,也知道在第一时间将消防员们的衣服脱掉隔离起来,柳德米拉说:人们开始用一种白色粉末清洗街道,但普通人依然在平静的生活,直到被疏散。
很快,28名遭受辐射最严重的消防医院的放射科,这个时候,接触到一线的家属们基本都知道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很严重的事情。只是他们所有人都不知道那是因为操作失误而导致的灾难——他们以为是西方国家故意搞破坏。
因为爱情的驱使,妻子罔顾值班医生的提醒,称自己已经有了两个孩子,才被获许进入病房陪伴丈夫。
她明知病房中的墙壁都被测量过辐射值,自己的丈夫本身就是一个散发辐射的“危险品”。但她愿意拼尽全力陪伴生不如死的丈夫,在所不惜。
因为只有她一个人获准探望,所以同病房的其他五名消防员的日常用品她也一并承担了,买东西都是一式六份。
5月8日,柳德米拉感到头晕被过路的医生发现异常,抓住她的胳膊质问是否怀孕了。第二天柳德米拉便被叫到科室,主任斥责她有意欺瞒怀孕的事实,但在柳德米拉的苦苦哀求下,还是心软了。
柳德米拉后来在回忆时,表示会感激她一生一世。
然而剧中的妻子和丈夫都是不知情的,因为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她无所顾忌的接近丈夫。接着恰好路过的女物理学家在走廊上抓住她的手,声称要告诉大家真相。
很巧妙的移花接木手法。
普通平民对灾难确实是一知半解的状态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中,除了接触到一线的人群之外,大多描述的是普通居民,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他们起初对灾难程度了解极少,甚至可以说是完全被蒙蔽的。
没错,很多逐渐披露出来的资料都显示了这一点,在政府发布的信息中,避重就轻的态度让他们觉得那只是一场袭击,警报解除后人们很快就能返回家乡。所以很多人离开时甚至开心的表示,可以来一次免费旅游。
5月2日到3日撤离了切尔诺贝利10km范围内的居民,5月4日撤离30km以内居民,因为没有被告知核辐射的程度,所以撤离时发放给他们的碘,有少部分人拒绝服用(其中还包括大约名孕妇),加之碘的存量不足,很多人只吃了第一天的量。
还有大约人脱离了掌控,他们四处躲避或者撤离之后又偷偷回来。
在剧中有一个老妇人若无其事的给奶牛挤奶,她或许知道发生了很严重的事情,但是她拒绝离开自己熟悉的土地。这样的普通人可能就是反应现实中脱离掌控的那些人。
管理层互相欺瞒有这个可能吗?
居民被疏散时不了解情况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在任何国家地区,这种做法都没有问题。(虽然很冷血,但为了避免大面积恐慌这是当时唯一的办法)
但是管理层互相欺瞒就很是令人费解,在剧中,两个上级起初都被迪亚特洛夫蒙骗。
尽管他们有疑惑,但看样子也并不打算深究,并且一层一层往上级打包票,保证事态已经完全控制,直到物理学家列加索夫的出现,他们才被迫面对问题。
这让人觉得有些儿戏。在生命面前,选择保权利,是个很智障的选择,左边的是发电厂厂长,右边这位可是总工程师“佛明”。他们都不是外行。
在一些资料中显示,一些不太懂得核物理知识的高层,早在得知情况之后,第一时间就将自己的家人迁移了出去。说明管理层是明白事态严重性的。
戈尔巴乔夫后来说;“最早的消息都只说发生了事故和火灾,完全没有提到爆炸,这类错误资讯造成了恐怖的后果。我们等到的讯息都是说一切正常,我询问亚历山大卓夫院士,他说反应炉绝对安全,甚至可以装置在红场”
剧情中也出现了这样的台词。看起来就像是一层一层的瞒报,导致戈尔巴乔夫完全不知情,才会有民众的一无所知。这看起来是不是顺理成章?
历史事实看起来也是如此:事故发生两天后才播放了一条几秒钟的新闻,完全没有提及严重性。十多天之后,戈尔巴乔夫才认真的解释这场事故,并告知大家非常严重。
而在这之前,邻国已经多次报道测试到了核辐射。
但是——
如果戈尔巴乔夫不知道事态之严重,如何能做到在38小时之后,出动辆车在3个半小时之内撤出4.4万人口,如果没有上级层层下达的命令,谁能动用这么大的力量?
平民撤出,军队进驻,派遣医疗队伍前往救援等等,哪个动作不需要高层授意,很多人私下认为:如果戈尔巴乔夫不知道严重性,那才真的是见了鬼。
在剧中,这些功劳似乎都归于谢尔毕纳(能源局长)的个人英雄主义了,所有的锅都甩到了政府头上。
把锅甩给已经不存在的政府多明智啊,毕竟这个祸端是自己一手纵容出来的,如果当初不是因为好面子,外行管内行,采用了低廉的石墨材料代替,即便工程师操作失误,他们也能用最后一招关闭反应炉。
反正戈尔巴乔夫都能那样说了,他们这么拍似乎也没啥不对。终究舆论制高点是在说得上话的这边。
冷冰冰的数据背后是无数个痛苦的生命
电视剧《切尔诺贝利》中表现的时间线是这样的:
4月25日反应堆测试延迟10小时(隐患已开始)——晚班工程师强行执行测试(造成不可逆转的局面)——4月26日凌晨发生爆炸(廉价的石墨材料是主因)——消防队员救火——封锁消息——疏散附近民众——直升机灭火、挖隧道、清理屋顶。中间穿插着女物理学家和瓦列里的调查与发声。
现实中这个顺序没有太大的出入,只是时间有所不同。为了剧情的紧凑和戏剧化,适当做出改变并无不妥。
剧中没有提到的是:那些勇敢的飞行员们,共飞行了余次,在核反应堆上空投放了总计吨硼砂,结束任务之后,他们每个人都因为严重的核辐射而皮肤溃烂,生不如死。
进入排水管道中的不仅仅只有三个人,他们身后还有很多自愿前往的无名英雄。他们都清楚的知道自己会有什么后果。
名矿工在50度高温下,日以继夜爬进爬出挖掘隧道,每个人都承受着数百伦琴的核辐射。至少有人活不到40岁。
个勇敢的士兵们,在2万伦琴的核辐射下,一铲一铲的清除干净屋顶的核废料,他们每次执行任务时,都会喝一些白酒以抵抗辐射。
(由于屋顶上强烈的核辐射,照片底部由下而上泛出白色的光)
为救灾致死或致残的人数,包括飞行员、入水作业者、清洗部队、挖隧道的矿工……超过了20万人(这是根据纪录片《BattleoftheChernobyl》中概括的数字)
有亲历者描述遭受核辐射之后的痛苦,简直是常人不可想象的残忍。
有一些胎儿在腹中就死亡,幸运一些的,带着先天的疾病降临人世。直接在第一时间暴露在核辐射中的消防员们,有一部分人生命只持续了十几天,一晚上拉十几次,皮肤从内向外渗透着脓液和黑血。
柳德米拉说,每次清洗丈夫的床单时,上面都沾着破碎的皮肤和血,没几天他们就无法进食了,内脏已经腐烂,血管溶解无法输液,每个人都是活活的疼到了最后一刻。
那些延迟撤离的更远一些的周边居民,也有很多人患上了癌症。婴儿畸形率急剧上升。进驻切尔诺贝利的那些勇敢的清理人员,或多或少都遭受到了核辐射,这些后遗症有很多是在几年后十几年后才显现出来,但完全不可逆了。
一样的核辐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损伤程度,所以当地制定了一个阈值,身体承受辐射量超过这个阈值就可以领取补偿金,没超过的代表没有健康方面的风险,不予补偿。
根据资料显示,当时在得知辐射量越来越高,投入的人力越来越多的时候,有相关部门将核辐射值的警戒线调得更高了,这意味着很多遭受到核辐射伤害的人们,因为没有达到危险级别而无法得到补助金。
当然,救灾立下大功的人被授予了荣誉勋章,也有很多遭受了大量辐射的人们得到了补助金。只不过后续发展不尽人意:
苏联解体后卢布快速贬值,他们手上的那点补偿金根本无法维持生活,而勋章也因为生计被一些人变卖或者遭到盗窃和抢劫。
这些勋章最终都流落到了收藏家手里,至今还有一部分在网上售卖。每一枚冰冷的勋章,都藏着一段热血而伤痛的往事,他们一生的荣耀怎么用几十块钱就可以轻易买到(因为《切尔诺贝利》的热播,现在这些勋章涨到了几千元一枚)。
(上图为当年参与救援的矿工)电视剧通常会给你看到他想让你看到的
年的五月节,他们若无其事的举行了活动,平民都聚集到街头载歌载舞。广播里在不断播放着令人安心的话语。从一方面来说,政府想借这个活动给民众安定的情绪,但另一方面,他们却因此遭受了不必要的核辐射。
这里面还包括众多知情的高层,他们是硬着头皮也要上,就为了让大家看起来一切都在控制之中,不需要恐慌。
而另一边的美利坚在做什么呢,他们确实提供了一些援助——并且第一时间共同参与了这场隐瞒,而不是电视剧中这种完全被蒙骗的状态。
从当时一些美国商人甚至将核标志印到食品袋上就知道,普通民众根本不了解这东西有多恐怖。在自己国家也存在不少核电站的情况下,让所有人知晓严重程度,无异于砸自己的脚。
当然了,我们不能仅凭一部《切尔诺贝利》就可以公正的审视历史。即便是纪录片,也有不全面之处。所以我搜集到的数据资料,也可能会有偏离,不然这场事故不会到如今还是众说纷纭。
(上图为25周年时公布的数据)至少有人会关心那些为之付出健康甚至生命的救援人员
就算它只给我们看到它想让我们看到的“真相”,至少那些奋不顾身冲上去的勇士们都是真实存在过的,为了研究对策而日夜不眠的科学家们也是真实的……
最后一集的审判是全剧的高潮,在这种场合,始作俑者迪亚特洛夫表现出来的嚣张和自大,和现实中的一模一样。
谁也不知道当时还有多少个如迪亚特洛夫一样的人隐藏在暗处,给那个时候的苏联予以致命的一击。
正如有些人说的:那些热血的、忠诚的、勇敢的精英们,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中损失了大半,剩下的,再也无法阻挡分崩离析的结局。
谢尔毕纳对自愿前往下水道的工人们说的这番话,才是全剧的精髓。
正因为有这样的信仰,有这样的一群普通人,切尔诺贝利才没有变成全球性的灾难,他们应该得到更公正的对待。起码在引起大家对救援人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747.html